圭峰红叶飘

来源:杨广虎 浏览: 1

    初冬时节,秦岭朱雀冰晶顶上已是大雪压松,但圭峰山上依然红叶飘飘,慕名前来赏红叶的游客络绎不绝。远远望去,宛如彩霞,直挂云天,美极了。

    圭峰山被称为“野山”,不收门票,城里人急切希望来到山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从而引得游人如织。

    我是在一个深秋的周末去登圭峰山的。阳光偶尔穿云而下,亮丽一片,从秦岭太平峪西侧家佛堂村进入。早晨八点多,山下已经停满了车,路旁的农家乐早早卖起了各种当地小吃。今年,到圭峰山赏红叶可谓非常“火爆”,成了网红打卡地。除了一部分人是“背锅侠”的驴友,由户外俱乐部组织外,大部分人是看了网上抖音或者直播自发前来的,很多家庭还带着小孩爬山锻炼。

    圭峰山笔直挺拔,孤峰高耸,海拔1528米,风景秀美,植被良好。因三面为悬崖峭壁,唯西南面坡度较缓,从北而观,其外形就像汉字“圭”,故得名圭峰山,当地老百姓也叫“尖山”。从钟楼出发,沿着西太路前行,远远地就能看见圭峰山。一点点靠近,西安版本馆就修建在其下。此山有“天上一轮月,圭峰十二圆”的美誉。据传,范仲淹曾在此处饮酒赏月。“圭峰夜月”为过去户县八大景之一。

    山林茂密,但无大树,基本是胳膊般粗,树也不高,大多四五米。一路缓坡前行,山上基本是“之”字形的土路,仅可两人交错而过;有的地方,仅容一人通过。遇上下雨天,泥泞难走,安全可想而知。上山时,我信心百倍,力气十足,不走“之”字路,直接攀爬树枝,四肢并用,匍匐向前,抄直线小道而行。虽然有些吃力,但省了路程,也省了时间。圭峰寺周围秋叶红艳,让人感受到了深秋的热烈和温暖,阳光也不时穿过头顶树上的罅隙一泻而下。寒风吹过,叶影摇曳,晃动着斑驳的影子。红叶,主要是黄栌。一场雨后,寒风扫过,太阳出来,因天气温度变化而变红。

    纵观秦岭各个峪口,我觉得圭峰山的红叶红得更单纯、更热烈,没有丝毫的杂念,只有秋冬的思念;红得纯粹,红得真心。从圭峰寺下三岔路口上“尖山庙”,左侧为圭峰寺,右侧为尖山庙,沿途道路较平坦,视野开阔,但少了红叶的密度,多了秋季的清净。

    经过三个小时的跋涉,我一口气爬上了尖山庙。大约走了两个半小时,有一农家院子,四周种菜,院内提供开水、饮料、方便面等,可在此休整。上圭峰山,就要走到尖山庙,庙就在眼前,但走起来需要半个多小时。农家院子上去十几分钟,向西北方向看,就可以望到“金龟朝顶”。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万物,状如千年乌龟的巨石头顶尖山庙。返身回望,俯视而下,层林尽染,云海翻滚。继续前进,在“焦将碾子”这个地方,眼前豁然开朗,更能看到四周的红叶美景,峰峦叠起,错落起伏,山川极致,如诗如画,宛如仙境。

    经西天门,上尖山庙。据说此庙始建于北朝时期,也称作“焦将人神庙”,唐代李世民驾游此庙并扩建。现立有一通石碑,文字看不太清楚。原先的庙被破坏殆尽,现在的尖山庙是几位善士和一些村民集资 ,1985年修建的,一层约十几平米。此庙虽小,但如同金顶,秦川大地尽收眼底,陆海茫茫一览无余。山顶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 天气晴朗之时,视线极好,东面、西面、南面连绵的秦岭群山,被秋色尽染,红叶点点,美艳动人,妩媚之极;北面纵横的田野、古城、村庄、树木,清晰可见。环顾四周,无尽美景,斑斓似锦,尽收眼底。

    古有“圭峰戴帽,白雨发泡”之说。可惜我登上此顶,天公不作美,白茫茫一片,倒逍遥自在;极目远眺,什么也看不见。说是憾事,也算好事,人生前途茫茫,谁能预知未来?只要努力攀登,问心无愧,落个自在快乐就好。

    听说上圭峰山还有一条道路,从乌桑峪进,经过号称“亚洲第一花岗岩天生桥”,抵达尖山庙。但此路背阴,较陡,不好走。我还是原路返回,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时候,才知道圭峰山的路真不好走,不敢抄近路,老老实实走“之”字路,也因为急于下山,脚下安全第一,无心观景,穿梭在红叶中,却没有去静静赏红叶。

    上圭峰山赏红叶,还缘于我一个夏秋之交的某夜,从环山路开车过圭峰山下,月明星稀,皎洁的一轮圆月直挂天上,万山清寂,清晰可见圭峰山的大体轮廓。我停下车来,欣赏着静静的美景,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虽然那夜我不能上山观月,也没看到“天上一轮月,圭峰十二圆”的奇景,但圭峰山一直诱惑着我,让我无时无刻都想去探求她的美丽和神秘。深秋登圭峰山,我只看到了她红叶美景醉人的一面;还有许多美好,在以后的岁月中,期待去发现、探求和领悟。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