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资国企将重点建设秦创原“3233”工程
本报讯 (记者 苗莹) 4月12日,记者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陕西国资国企将重点开展建设秦创原“3233”工程。
自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来,陕西国资国企以实施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突出国企引领,在产业优势和科技资源整合上、在两链融合发展上重点发力。16户工业类企业进驻西咸新区组建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打造国企参与秦创原建设的“总窗口、总平台”。同时,围绕陕西省23条重点产业链,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深化两链融合、推动项目落地中展现新成效。
今年是实施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也是关键之年。抓好三项工作: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好用好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平台,发挥品牌和窗口加乘效应;进一步谋划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省属企业作为陕西多个重要产业链“链主”,要布局好“三链”项目,引领产业链发展;全面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要面向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等开展研究,着眼打造核心竞争力,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领域科技攻关。
推动两个创新:推进高校、院所、企业协同创新,借鉴陕建、陕汽、秦川在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推广应用,加大协同攻关力度;进一步探索体制机制模式创新,评估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引领三个参与: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与创新创业;带动驻陕央企和民营企业参与共建;引导金融机构和创投基金参与助力科创活动。
突出三个成效:一批技术研发攻关成果持续涌现;一批成果孵化转化载体落地生根、一批产业化项目谋划布局启动开工。
陕西省国资委主任王海鹏说,今年创新中心各平台将开展20项以上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新成立10户以上孵化科技企业,谋划更多产业化项目。其中,陕煤研究院泾河新城新能源产业基地和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已如期开工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