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法院” 实现劳动纠纷“柔性治理”

浏览: 133

“通过四轮沟通及调解,陕西一高有限公司与刘彤、张辰华、王全(均为化名)三人达成和解,愿意一次性解决双方之间的纠纷,并且在调解当天该款项已经支付完毕。”说话间,刘彤、张辰华、王全的调解金额已经到账,这场经仲裁、区法院、市中院长达4年的劳动争议,由工会全程参与经一个多月调解,最终得以解决。至此,三人与陕西一高有限公司之间的矛盾纠纷处理完毕,大家对调解结果均满意。

2019年底,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部署,试点工会参与劳动争议案件委派委托调解机制建设,西安市成为劳动争议案件委派委托调解机制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随即,具有西安特点的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初具雏形。

两年多来,全市像刘彤、张辰华、王全这样,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最终通过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解决的案例共计2516件,已结案2327件,推进了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为西安市创新社会治理、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做出有益实践。

建机制

2020年初,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法〔2020〕55号)精神,西安市总工会就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前期筹备,双方制定了工作规则和流程,先后出台《关于开展劳动争议诉调对接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劳动争议委派委托调解试点工作规则》《劳动争议诉调对接试点工作调解员工作补贴试行办法(试行)》,制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调解案件操作步骤、工作流程图等系列规范性文件,从制度层面建立完善了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原则、工作流程等工作机制。

2020年4月28日,西安市总工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一种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工作路子正在形成。刘彤、张辰华、王全一案也成为了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中的典型案例。

在该案中,三名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2018年6月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结束劳动关系后,提出支付工作期间拖欠的底薪和项目提成,补缴在职期间社会保险等。仲裁结果与劳动者诉求存在偏差,三人诉讼至区法院一审后,公司败诉,上诉至市中院双方矛盾升级,随后,由市总工会委派资深调解员——陕西德迈律师事务所韩虹律师组成的劳动争议调解员团队和工会干部齐上阵,开展了四轮调解。

2022年7月20日,三个委托案件款项于第四轮调解当天履行,三名劳动者当场公司共收到13.45万元的劳动报酬补偿,双方当事人均对调解结果满意。

像这样,将人民法院“诉”的权威性、规范性,和工会组织“调”的便利性、非对抗性有效结合,妥善化解了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提高了办案效率。

全覆盖

“关于杨印(化名)诉讼西安盛世公司劳动争议案件,新城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现关于调解事项对你们双方做一下沟通,你们是否同意调解?”2020年4月,杨印和同事王骁(均为化名)因被公司欠薪,劳动仲裁未果,一纸诉状将公司送上了被告席,要求公司支付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份被告拖欠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紧接着,新城区人民法院适用诉调对接模式,受理了这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及时与新城区总工会劳动争议委派委托调解工作室的工作人员联系,将案卷移交调解员。案件调解当天,原告杨印和被告西安盛世公司法人代表吴红(化名)经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调解结束后,调解员及时将案卷移交新城区人民法院,法院在案卷移交当日即对调解协议予以确认,使得两起劳动争议案件顺利审结。

不用开庭审理、不到7个工作日,杨印和王骁就分别收到了公司支付的拖欠工资。这说起来,就不得不提起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在西安的7个试点。

2020年,西安市总与市中院协商确定在劳动争议案件多发、工会和法院工作基础较好的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和阎良区7个区启动试点工作,后高陵区主动加入试点。试点期间,市区两级工会和法院共同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搭建调解室平台、建立工作机制、组建调解员队伍、争取有力保障,基本实现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调诉衔接、工作融合的试点目标。

2021年5月,西安市总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市区两级全面开展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实现了诉调对接工作全市各区全覆盖。

强队伍

“‘工会+法院’就是要柔性化解劳动争议的同时,实现高效‘案结事了’,形成法院、工会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说这话的,是灞桥区总工会郑长福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核心调解员、有着20年工会工作经验的老工会人郑长福。在他的带领下,调解工作室成立的一年时间里,调解劳动争议纠纷案件30余起。

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中有一重要环节,就是调解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市总与四家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同时与市总工会法律顾问团顾问、市中院退休法官、工会公职律师,共同组成市总工会诉调对接调解员队伍。而区级工会则广泛吸纳像郑长福一样的退休工会主席、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优秀陪审员等担任工作室调解员,组成了近200人的西安市区两级劳动案件调解员队伍,可谓是业务强,阵容更强。

为了发挥这一队伍作用,市区两级工会还和法院定期召开调解工作研讨会,共同探讨推进诉调对接工作。同时,为了加强对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市总工会定期举办调解员培训班,组织各区县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人员和全市诉调对接调解员参加了8期由最高法人民法院、全国总工会举办的调解工作线上培训班,提升了调解员专业素养,力争使调解员做到依法调解、和谐调解。

据了解,今年前八个月,全市各级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共受理案件727件,调解成功103 件,已结案461件。全市“工会+法院”诉调对接工作稳步推进,试点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诉调对接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为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贡献了工会力量。 全媒体记者 臧慧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