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学习

来源:李祖发 浏览: 154

    党在西柏坡时期,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政策和纪律及城市建设管理等,在全党全军干部中开展了一次范围广泛、内容全面、意义深远的学习,极大地促进我们党的政治成熟,大规模地培养了各类建设人才,为建立新中国和全国执政做好政治、思想、组织准备。

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重视学习

    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有一个小山村叫西柏坡。它是中共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时期,是党夺取全国胜利的关键转折期。而越是到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就越是重视和加强学习。

    重大历史转折要求重视学习。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已进入新高潮:颁布第一部《中国土地法大纲》,掀起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指挥三大战役,推翻蒋家王朝;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新中国的建国方略。新高潮开启了党的中心任务由夺取政权向全国执政、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历史大转折。要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转折,必须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党内思想态势要求加强学习。当时一些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扎实。一些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不高,在工作中程度不同地出现右的和“左”的倾向。有些单位和部队产生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以及地方主义、游击主义现象。面对即将取得的全国胜利,党内骄傲、以功臣自居、停顿不前、贪图享乐等“四种情绪”不同程度存在。这迫切要求结合土改开展整党,在全党全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势政策和作风纪律教育。

    提高执政能力要求抓紧学习。1949年春,全党党员已达300多万,但“百分之八十五到九十是农民,工人、小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和其他成分的占百分之十到十五”,尤其是党员文化知识水平很低,“区以下的干部能看懂《人民日报》的很少”。随着大中城市相继解放,一些干部把农村工作套路照搬到城市,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新问题。全国执政亟需大批干部人才。1948年召开的九月会议,要求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干部。然而,干部培养计划跟不上形势发展。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把210万野战军变成接收和管理城市的工作队,“看成一个巨大的干部学校”。快速发展的形势,使党员干部普遍产生“本领恐慌”。刘少奇感叹道:“现在革命形势发展太快,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现在不是怕太慢了,而是怕太快了。……你们学马克思主义,学理论知识,这对中国革命、对人民、对党都很必要。”

号召全党广泛开展学习

    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新成果,是西柏坡时期党的思想建设重要任务。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总结上,毛泽东对干部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读书目提出要求:“过去我们读书没有一定的范围,翻译了很多书,也都发了,现在积二十多年之经验,深知要读这十二本书,规定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撰写的640多篇、数十万字的文件、批示、讲话、电文、书信等,作为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教材,通过党的各级领导、会议以及新华社、报纸等途径传至广大党员干部。

    学政策和纪律。西柏坡时期,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十大军事原则,以及土改、整党、工商业、统一战线等一系列政策策略。党中央要求各级干部善于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工作方针和执行政策,在每一次行动之前要向党员和群众讲明政策。1948年11月,华北局规定各级干部必须学习时事与政策,以《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为基本教材。1949年1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把学习各项政策列为1949年的17项任务之一。1948年4月21日,毛泽东在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封面上写批语:“请同志们看此书的第二章,使同志们懂得必须消灭现在我们工作中的某些严重的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该书第二章主要讲述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要有铁的纪律、怎样坚持铁的纪律。1948年6月1日,中央宣传部重印该章,并加写3000多字前言发至全党全军。

    学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面对大批新解放的城市亟需正确接管的情况,毛泽东提出:“军队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主要地是一个工作队。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收城市和管理城市”,并提出“11个善于”的学习要求,强调“军队就是一个学校,二百一十万野战军,等于几千个大学和中学,一切工作干部,主要地依靠军队本身来解决”。在九月会议上,毛泽东要求“全党动员学习管理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做生意”。

    学文化知识。为了提高部分党员、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党在各解放区举办多种形式的识字班、扫盲班、民校、夜校、冬校,市民教育主要通过创办市民学校、民众教育馆、市民学习小组等。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