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们心中的“智多星”

——记西安中车永电捷通电气王晓鹏

来源:李江波 浏览: 321

3 职场.jpg

    今年5月,王晓鹏为长2.7米、宽1.62米、高2.1米、重2.6吨的内燃机车辅助变流柜量身制作一套转运架,一下子解决了这个庞然大物不能在车间作业区灵活运转的难题。

    这套转运架重心位置由万向轮支架支撑,辅助横梁固定,可灵活调节重复利用。

    王晓鹏是西安中车永电捷通电气有限公司总组装组组长,人勤手快,善于思考,在带领40余名组员保质保量按节点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还针对总组装线上的难点堵点,琢磨出省时省力又出活的好法子,是工友们心中的“智多星”。

    总组装生产线是给动车、地铁组装牵引变流器和辅助变流器的“动力流水组装线”。

    2022年,因受疫情和供料影响,总组装组在人员不足交货时间紧的情况下,交叉推进海外孟买项目、西安地铁2号线增购列车牵引系统、大连地铁1、2号线牵引系统玻璃钢箱体的组装,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西安地铁列车上配备9组玻璃钢箱体,组装作业周期长,交付压力大,能不能在确保组装质量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作业流程,最大限度提高班组生产能力?”带着想法王晓鹏穿行在车间里,一遍又一遍仔细观看整个作业流程,动手尝试细化每道工序的工艺流程,反复模拟,反复验证,成功地将一次打孔作业改为二次打孔作业,然后孔对孔一次涂胶粘接,省去等待胶体干燥的时间,将一列地铁玻璃钢箱体组装周期比以前至少提前一天,使单列作业周期由原来的6天缩短到3天。

    身为总组装线上的领头雁,不断学习追求进步是王晓鹏一贯保持的优秀品格。他主动参加公司举办的精益生产培训班。在公司的“金蓝领劳模创新工作室”里,他虚心向技能大师们请教,学习产品的加工工艺及解决疑难问题的技巧。然后自我消化吸收,对标现场重、难、杂等作业工序,下足功夫,深入剖析,精准把脉,在发现中不断改善,在改进中精益求精。

    控制回路配线的原材料种类多,由于放置区域紧凑,下线时需要将原材料先找出来,然后逐圈拆解下线,这样既挤占空间,工人作业起来也不顺手。爱琢磨的王晓鹏制作了一个立体工装,将线圈放置在工装上,放置轴采用轴承支撑,方便转动。再把各类电线标上规格标签,工人只需确认所需规格电线的下线长度,即可直接拉取电线首端,工人在下线全过程不用弯腰。立体化的工装不仅灵活管用,也省去了原材料的占地空间。

    总装箱体的主配线安装尺寸受功率单元安装制约,得先将功率单元提前安装才能确定主回路端子安装的位置,否则会造成走线路径异常或尺寸不够。王晓鹏开动脑筋,制作出带有模拟功率单元接线位的工装,将主回路端子预接,可以使主回路配线安装一步到位,将每台作业周期至少提前7小时。

    随着公司精益生产理念的日益深化,数字化系统在生产线上的逐步推进,更加激发了王晓鹏参与各类精益改善工作的热情。入职13年来,他每年制作各类改善工装30余件,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他先后获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秀员工、西安市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立功竞赛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每一次小小的创新,看似不起眼,但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对公司来说就是一笔财富。”王晓鹏说,目前他和工友们正苦练技能,力争在西安地铁8号线、天津地铁和太原地铁新造项目上再立新功,为客户交上合格产品。           

                 (李江波)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