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更多高素质产业工人
“五一”前夕,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2023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陕西职工温伟获评“最美职工”。这名从技校毕业的学生现在是我国铀浓缩行业自控专业的技术“大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温伟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和工会一同创造的良好环境。
2017年9月,陕西启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各级各部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建立有效机制,保障产业工人人尽其才。
产改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模宣讲、文艺演出、读书演讲活动,叙述平凡岗位上的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引发职工思想共鸣,一人事迹引领一群产业工人。产改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吸引数以百万计的职工参与,让技能人才破土冒尖。产改推动职业教育制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有技能、有发展的高技能产业工人。产改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探索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激发全员创新热情。产改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提升产业工人地位,让产业工人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这些年,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稳步提高。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在平凡岗位上体现价值、展现风采。
产改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深刻认识产改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产改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推动产改实现新飞跃。
深化产改,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协同推进,用产业工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他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要聚焦产业工人急难愁盼问题,从劳动报酬到福利待遇,从休息休假到职业健康,全方位关怀爱护,让他们干得舒心、过得顺心、收获尊重,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产业工人队伍。
按照全省“三个年”活动部署,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服务意识,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