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意识根植于心 质量责任扛在肩上
——记西安京西双鹤药业塑G车间
近日,在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塑G车间,心细眼尖的包装班组贴标员刘娟妮,发现一些药品的瓶身有一道细小的划痕。强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促使她认识到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她第一时间把这个问题反映给班组长。经过车间质量管理人员检查确认,瓶身上确实有一道划痕,划痕处如遇重力挤压会导致瓶身有漏液风险。于是,塑G车间党支部书记、主任李会敏立即组织维修人员对可能造成划伤瓶身的运线、气缸、设备等工序进行“地毯式”排查,最终确定造成瓶身划痕的“罪魁祸首”是灯检机一分二运线,维修人员当即进行修理,消除了瓶身划伤,杜绝了质量隐患。
刘娟妮因此得到公司通报表彰和物质奖励。塑G车间89名职工和刘娟妮一样,把质量意识根植于心,把质量责任扛在肩上。
塑G车间是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一条250ml塑瓶兼直软的输液产品高速产线,主要生产250ml葡萄糖、氯化钠、甘露醇、甲硝唑等医用注射液。团队把“质量零缺陷、设备零故障、操作零失误、安全零事故和节降高效”的质量理念践行在生产的每个环节,精益求精把好药品质量关。
质量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走进塑G车间,墙上醒目的“产品质量关系企业生命,药品质量关系人的生命”的条幅,无时不在提醒职工时刻紧绷质量安全这根弦。只见生产线上的自动化设备在井然有序高效运转,职工各司其职,全神贯注。
“生产线每分钟可下线300瓶注射液,一瓶合格的注射液要经过配制、注塑、吹瓶、洗灌封、灭菌、灯检、包装等7道工序的精心打造。”车间工艺员潘延文说。药品质量关乎生命安全,塑G车间利用班前会及职工交接班间隙,由车间工艺员、质量部经理及制造部工艺主管牵头,轮流给职工开展微生物、生产工艺及《新药品法》等深层次、有重点、系统化的质量知识培训。把“谁操作,谁负责” “三级安全生产教育”等杜绝设备零故障、操作零失误、安全零事故的防微杜渐措施,全过程贯穿在定期开展的安全基础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技术比武、GMP知识竞赛、质量月系列活动中,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不断提升职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把质量安全一丝不苟融入到生产的每道工序中。
几年来,车间攻关小组从点滴入手,不放过每个细节,力争把产线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如瓶身的鼓底、瓶身皱褶现象不见了,摸索出吹瓶、灭菌、料温等工艺的最佳参数,将药品的成品率由97%提高到97.89%,灯检合格率不断提升。
节降高效促进产品提质增效
塑G车间在严抓质量建设的同时,还把节降高效提高自动化水平作为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通过持续开展的精益改善和活动,提高产品质量。
2020年年底,在一次安装自动灯检机时,新上的搓瓶设备在试产过程中频繁卡瓶夹瓶。如果瓶子被夹伤就会有漏液风险,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维修人员多次调试维修,效果都不明显。李会敏随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会诊”,向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请教技术问题。本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他们连续几天“泡”在车间,有时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最终将原来的宽板带搓瓶改为滚轮搓瓶,保证了设备顺畅运行,杜绝了瓶身漏液风险。
去年以来,大输液产品市场需求量增大。为抢抓机遇占得先机,塑G车间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精益改善攻关,一步一步地攻克了提质增效过程中技术上的难点堵点,一举拿下G线注塑运行效率提升改造项目。将注塑周期缩短为4.5S,注塑机效率提升了15%,设备运行时间缩短了3小时,注塑冷冻机节省电耗60%,年节约电费14.28万元,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近几年,塑G车间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让自动装箱机、自动灯检机、自动开箱机等自动化设备替代了老旧设备,在职工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将单班产量由原来的10.8万瓶提高到现在的15.2万瓶,89名职工完成的产量相当于过去150多名职工完成的产量。2022年生产1.2亿瓶合格产品,占公司总产量的60%。
今年,塑G车间荣获“陕西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李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