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之前慢三分

来源:牛政玲  浏览: 128

    李大姐做着小本生意,在市场上摆摊卖瓜子。一天下午,一个穿黑衣服的大爷走到摊前,说:“抓一把尝尝。”伸手抓了一大把瓜子转身而去。大爷的举动,让李大姐目瞪口呆,卖瓜子这么多年了,常见的都是拿一两颗瓜子品尝味道的,还从来没有碰见过这么理直气壮不客气的顾客。

    李大姐正要发火,同行的大妈指了指自己的头,对李大姐说:“一会儿我买,他有问题。”随后称了一袋瓜子,李大姐瞬间释然,对大爷大妈心生同情,痛痛快快只收了一斤瓜子的钱,大爷抓的送给他们了。

    一场矛盾没来得及爆发,就悄悄平息了。李大姐心里叹惜:谁家没有个难事呢!幸亏自己嘴慢了一些,要不然伤了和气,还伤害了有病的大爷和明白事理的大妈。俗话说和气生财,以后说话之前可要慢三分,不要让嘴比脑子快。

    孔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开口之前慢三分是修炼,也是智慧。说话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可能会伤人伤己。有涵养的人说话不急不躁,得体稳重,给人给己留有余地,因而赢得声望和尊重,说话更有分量。

    战国时期,赵国政权交替,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趁机大举进攻,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援助。赵太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大臣们极力劝谏,赵太后坚决地对身边大臣说:“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在剑拔弩张的危急时刻,左师触龙进见赵太后,先从饮食起居、养身之道说起,消除太后的敌对情绪,然后以自己对幼子的爱引发太后的情感共鸣,因势利导,诚恳用“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令太后心服口服,触龙圆满完成劝谏使命,解除了赵国强敌压境的危机形势。

    触龙深知,从正面讲道理,劝谏赵太后无济于事,甚至会自取其辱。他从关心太后的饮食起居做为缓冲,体会赵太后的内心,巧妙劝谏,最终与赵太后在长安君为人质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体现出了他开口之前三思而后行的智慧。

    有话慢说,是明理和睿智的表现,也是一个人修养的沉淀。“树高蝉声细,山高语音低。水深流去远,贵人话语迟。”河水越深流的越远,越德高望重的人说话越沉稳。

    为人处世,教育孩子,都需要这份修炼和智慧。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