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背、八段锦、三伏贴, 年轻人爱上“古法养生”(一)
进入三伏天以来,花式养生话题不断,“八段锦”成为炎炎夏日最受欢迎的运动方式,抖音话题浏览量过十亿,B站上多个版本讲解视频播放量也过千万。不少高校将八段锦列入选修体育课程,进入校园之后,八段锦成为体育界的顶流。
除此之外,“三伏天晒背” “敷三伏贴”也先后登上微博热搜。北京地铁上,随处可见穿着“晒背装”的都市丽人雷厉风行;清晨公园里,年轻人与大爷大妈一同打一套微微发汗的八段锦;北京中医院,打工人排起长队等待医生为其敷上三伏贴。
近年来,养生年轻化的势头越来越猛烈,2023年初,DT研究院发布的《年轻人新中式养生报告》中显示,当代年轻人正在流行“保底养生”,增强抗病能力成为头等大事。
出生于1998年的欧乐步入职场两年,她用一句话道出了当代年轻人面对健康的心声:“表面上嚷嚷着命不久矣,但心里决不允许体检表上有一项异常。”
然而,久坐、蓝光等危险的暗流正在侵蚀着人们的健康,腰肌劳损、颈椎病、干眼症都成了打工人最常见的“现代病”。
沉迷养生的年轻人,究竟是主动拥抱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面对着高强度脑力劳动的现实,不得已、被迫用更多心思,去保护好身心俱疲的自己。
从质疑养生,到开始养生
在年轻人对养生展现出痴迷与热爱之前,总有一个质疑的过程。
谢萌今年24岁,刚刚步入职场,成为一名打工人。还在上学时,谢萌就经常被姥姥念叨:“闲来无事八段锦,强身健体不偷懒”,但她不相信姥姥那套说辞,一直不以为意。
直到今年夏天,八段锦彻底火了,小红书、抖音很多用户突然成为八段锦的自来水,他们晒出练习八段锦的前后对比图,细数坚持过程中身体的种种变化,热情地推广此项运动,谢萌才开始将此事放在心上。
一次艾灸过程中,理疗师热情地向谢萌介绍祛除湿气、保养身体的种种好处,同时也向她安排了八段锦,当生活中“八段锦”含量过高时,谢萌终于下定决心尝试一下这项运动。
类似的经历付清也有过,据她回忆,高中时起,付清的妈妈就是中式养生的狂热爱好者,按摩、艾灸、膏药一项不落,少不知事时,她曾将这些中医理疗统称为“歪门邪道”。
初来北京时,正值盛夏六月,付清难以适应北京干燥的气候,作为应届毕业生前来实习,付清心里承受着工作与房租的双重压力,每晚入睡时,她总有一种五脏六腑在灼烧的感觉。
后来,去医院服用西药后效果不明显,她开始转而向中医寻求解决之法,朋友建议她平日多吃一些梨、杏、枇杷之类的凉性水果,可以清热润肺解暑。每天着急上火,付清总是感觉小病小痛不断,当她开始服用梨膏和枇杷露之后,症状有所缓解。
最近气温逐渐升高,每日午后她开始困倦,早上起床也越来越困难。此时,付清的妈妈邮寄给她数盒三伏贴,让她敷在肚脐与三阴交等穴位上,付清表示:“贴完之后,精神头确实好了很多,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尽管不愿意承认三伏贴有多么神奇的功效,但付清告诉我,除了三伏贴之外,她的生活并没有其他变量。
直到亲身验证多次,付清不再质疑“养生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她渐渐理解妈妈对中式养生的热爱,并开始尝试中医的保养之道。
欧乐是北京人,从小,欧乐的奶奶经常强迫她“晒后背”,耳濡目染的都是“晒太阳补钙、补阳气”等种种说法,所以她从不拒绝晒日光浴。长大后,防晒的必要性深入人心,防晒的焦虑也日益严重,因为担心被晒黑,晒背这件事就此搁置。
工作之后,每次出门举起遮阳伞时,欧乐的脑子里还经常回响起奶奶的嘱咐,她将这种条件反射称之为“某种血脉的觉醒”。每当这时,她都会收起遮阳伞,戴好帽子,走进太阳地,直面阳光的照射。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2023年7月11日、入伏第一天,“晒背”这项古老的养生方式,突然火遍全网。微博上,与晒背有关的热搜阅读次数超过1亿,小红书有超过5万篇笔记,详细介绍晒背的好处、注意事项、以及排病反应。
原本,欧乐只是无意识、习惯性地晒一晒后背,甚至是穿着防晒衣,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打伞。自从社交媒体科普后,她严格遵守晒背最佳时间表,只晒清晨6-9点钟的太阳,晒背后不立刻进入空调房。她笑着说道:“晒背真的很舒服,美白哪有命重要。”
谢萌告诉刺猬公社,在养生方面,她十分“听劝”,网上火过的养生小妙招她几乎都尝试过,泡脚、晒背、三伏贴、八段锦无一例外。
在艾灸馆偶然的体验之后,她在网上下单艾灸盒与艾柱,自己在家进行艾灸,使用了几次后,谢萌放弃了难用的艾灸罐,手持艾条,找到穴位,熏烤自己。她提醒道:“熏之前,需要拍一拍穴位,将血按开,半小时后,也要揉一揉,表示封穴,才能再往下走。”
在谢萌的描述下,艾灸的过程就像是一次与身体深度对话的过程,在质疑养生、理解养生后,每一个年轻人都开始了养生的探索之旅。
付清认为,工作辛苦需要在其他地方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安慰,可以是艾灸,可以是三伏贴,也可以是八段锦,只要我们还在关心自己的身体,除了工作一天带来的损耗之外,还有一种补充,像是平淡生活中的一点甜味。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文/刺猬公社 弋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