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于民
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面对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网络安全早已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安全。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网络安全既是维持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基础,也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通过颁布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为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保障,让网络安全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同时,我国加快推进网络安全领域顶层设计,在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基础上,制定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战略规划、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等一批重要制度,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
随着人工智能、5G网络、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给社会发展带来强大的动能,为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且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要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提供安全保障。
筑牢网络安全坚实屏障,落实网络安全责任,是应对网络安全风险和挑战的实践基点。政府部门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责任主体,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提高企业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与能力,加强网络安全监测和预警,有效承担实施网络安全监管和提供网络公共安全服务的职责,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落实网络安全责任。网络企业、平台机构,承担网络基础运行和网络服务运营的安全保障责任,要堵住安全漏洞,切实维护网络设施安全,为网络安全提供支撑。个体社会成员作为网络用户,要强化网络安全意识,遵规守法、文明上网。同时要加强网络执法,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