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艺逐梦赛场 以技能成才报国

——陕西选手参加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侧记

来源:周明 浏览: 1014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陕西选手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们一道,在“舞台”中央展示“绝活”、超越自我。

    在这场被誉为我国职业技能竞技的“全运会”上,陕西选手用勇气、拼搏和坚持,生动展现了陕西技能人才的拼搏精神和风貌。

展现最好的自己

    作为电气检修人员,来自陕西能源电力运营有限公司的毛新成长期坚守在保障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最前线。

    这一次,毛新成从“幕后”来到了“台前”,代表陕西参加电力系统运营与维护项目。

    “虽然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开心,因为比赛给了我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和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经过紧张的赛前准备训练,毛新成说,在大赛的“舞台”上展现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

    大赛有超过七成的项目属于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项目,这就要求选手不仅要“会做”,还要做精、做新、做到极致。

    作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铜牌的获得者,来自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姚轶文这次参赛的目的是将更高技能展示在公众面前。

    “经历了考验和磨砺,才得以在赛场上勇往直前、披荆斩棘。”姚轶文水,“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未来无论是在赛场还是在生产一线的工作中,都要精益求精、力争完美。”

    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优胜奖后,来自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机电学院的高永乐既收获了经验,又看到了与其他优秀选手的差距。

在比拼中磨砺

    作为本次陕西代表团年纪最小的选手,17岁的宝鸡技师学院学生杨鑫晨,体会到了全国大赛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中,杨鑫晨用三天时间,与搭档杨政武默契配合,合力完成每一项考核内容。“团体赛对团队配合度要求更高,我们相互之间交流也必须高效准确。比赛时间紧迫,有时队友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们都要心领神会,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杨鑫晨说。

    大国“小匠”,技能成才。陕西这次参赛选手平均年龄不到27岁。青春的气息、自信的面庞,陕西青年“小匠”们在赛场上传承技能,撑起技能人才队伍的未来。

    从数控车床、工业机械、飞机维修等先进制造业,到移动机器人、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到美容、烘焙、餐厅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竞赛内容覆盖多个大类,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成才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现场,除了领略现代工业制造的高精尖设备,还可观赏选手们比速度、比技艺、比意志的工匠风采。美容、美发、烘焙、园艺……这些项目同样吸人眼球。

    “参加本次大赛,在与其他选手同台比拼中看到差距,积累经验。”来自西安海棠技师学院的吕靖坦言,与高水平选手比拼,是一个自我锻炼的过程,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成才的路不止一条

    技能赛场,拼搏无分强弱;梦想灿烂,故事同样动人。

    当吴娜娜走进学校的实验室,首次接触到形形色色、作用各异的实验器材时,就被其深深吸引。

    “直到真正接触后,才发现自己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来自西安石油化工技工学校的吴娜娜说,自己选择学习这个专业,家里人非常支持,希望以后能在这条道路上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更大平台上展示陕西技能人才的实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现场,陕西选手在参加的108个项目中,与其他省份优秀选手拼水平、展风采,不断攀登技能的高峰,也让人们领略到各行各业顶尖人才的飒爽英姿。

    来自陕西航天职工大学的李琛表示,自己参加的数控车床项目是毫厘之间的比拼。选手要按照图纸,通过编程将金属毛坯料加工成规定的零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都要小于0.01毫米。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准。”李琛坦言,成才的道路不止一条,做到行业顶尖、实现人生价值是自己的奋斗目标。

    切磋技艺,用技能点亮未来。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吸引了我省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也点亮了他们胸怀志向、精益求精的“匠心梦”。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力度,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

                                (周明)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