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执事”

来源:金安民 浏览: 36

    在家乡蓝田县农村,“事”要想过得浑全红火,“执事”举足轻重。其人员构成,自然是村中乡党,从乡党到“执事”的身份转换,肩头无疑多了一副说轻不轻的担子与责任。

    要热热闹闹成功过一个“大事”,主人往往在数日前就忙碌起来。待碾米磨面、杀猪宰羊、备烟备酒、买菜购物这些主要事宜安排得差不多了,就要按亲戚朋友的多少、平时交往拉扯的深浅、过事所处的季节,来把握筵席的规模程度,确定大体该请多少帮忙的执事了。

    到了过事的前两天,主人得以一种仪式,正儿八经开始请执事,虽早通过电话或见面告知了本人,但人熟理不熟,该有的过程必须得有。不等天黑,主人户族里的年轻人早已进入角色,按人数把饭桌往院中一摆,然后揣上好烟,照名单逐家逐户请执事登门。等所有人到齐之后,每桌四个菜外加好酒,便全部端了上来。执事们推杯换盏,说说笑笑,边吃边谝。此时,德高望重的识文断字者,代表主人宣读执事者姓名和从事的具体工作,然后,把用毛笔写的执事单往墙上一贴,没记住自己职责的还可以再看。

    到过事的前一天晚上,所有执事全部上岗。除了总管,写在执事单最前面的一般一到两人。总管必是村里有头面、嘴能谝的能行人。排在第二位的执事,是账房先生。若事大,收礼的有四五个,能被主人安排在礼房的人,起码是肚里有点墨水,或毛笔字写得好的人。

    再说厨房做菜的这些执事们。民以食为天,无论大小事,吃的问题是摆在第一位的。客人对一个事的评价,不说别的,先说的是吃。饭菜质量不好,厨师手艺不精,烹饪技术不高,这个事再热闹也会大打折扣的。厨房这些集蒸、煎、炒、炸、煮为一体的勺勺客、火头军,的确是过好一个“大事”的关键人物和台柱子。包括与厨房同一体系的——烧火搭炭的、淘米洗菜的、刷锅洗碗的、摆碟擦桌的,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平凡人,其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和至关重要的一个“吃”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至于茶酒司、水工、电工、杂勤、大木行这些缺一不可的执事,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责任。不说别的,单就茶酒司这个执事来说,若能操心负责任,严于把关管理好,仅烟酒这一项就能为主人节约不少钱哩!

    最后不能不说说有着强大执事阵容的大木行。执事人数五六十,他们就占近一半。干的活又苦又脏又累,吃饭坐席却在最后,堪称打扫战场者。其间,只要看客的吆喝一声开席,他们就会各就各位,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有擦桌子摆凳的,有摆筷子撒碗的,有掌盆收碟上饭的,有专门等候下菜的,还有收拾残羹剩汤的,真是忙得不亦乐乎。除此,还有的承担着拴绳搭帐、栽杆挂线等琐碎工作。无论干啥,都是给主人帮忙,都是为主人操心出力。

    看,农村一个普普通通的红白喜事,竟也像情感的纽带,把乡里乡党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演绎出一桩齐心协力、精诚团结、互帮互助的美妙故事。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