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超导 以“双师”合力激发新质生产力
今年,在首次“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上,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超导”)的超导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创新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五一节前夕,总经理杜予晅代表公司到北京捧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成立于2003年的西部超导,打造“博士善用笔也会用工具,技术工人善用工具也会用笔”的人才梯队,依靠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把公司发展成超导材料、超导磁体、高端钛合金、高性能高温合金、高端装备创新研发生产企业,也是全球唯一的超导锭、棒、线材、磁体全流程生产企业,成功走出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之路。
博士在车间闯出一番新天地
2012年,博士毕业的郭强加入西部超导。他积极响应“博士到车间去”的号召,一头扎进制造四厂车间,全身心投入到事关人民生命健康的超导磁共振成像仪(MRI)高端医疗装备用超导线材进行技术攻关。
郭强带领技术工人攻坚克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单根万米级铌钛(NbTi)超导线材量产及批量应用,国产医用超导磁共振成像仪(MRI)用NbTi超导线材项目成为西部超导新的发力点。目前,西部超导在全球(MRI)用超导线材市场份额中牢牢占据第二位。
目前,西部超导人才队伍中,科技人才占比31%,其中博士80余人,硕士300余人,并组建了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核聚变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和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为核心的超导材料和稀有金属材料专业研发团队。
博士扎根车间,带动了技术工人科研能力提升,“传帮带”出高级技师5人,技师17人,助推公司实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我国超导线材及应用产业化零的突破;自主研发生产出三种损伤容限型钛合金棒丝材;突破了高性能高温合金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在超导材料领域突破了48项关键核心技术,高产出400余项发明专利。
“技师+工程师”形成合力
在西部超导,优秀的研发人员善用笔,也会用工具。而优秀的技术工人善用工具,也会用笔。
2022年,西部超导在锻造厂试点推行部门级技师工作室,由高技能人才牵头负责工作室的日常运行,并通过揭榜挂帅,以项目为牵引,激发了高技能人才的干事热情。
为贯彻落实“技能人才会用工具也会用笔”的人才理念,质量及材料研发工程师同步加入工作室,将一线生产和研发质量紧密结合共同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同时帮助技能人才提升知识萃取,经验总结的写作能力。
通过一年的运行,在企业内形成了“技师+工程师”双师型先锋队,技能人才珠联璧合,形成合力,解决现场工程制造中的难题;通过多学科融合,研究智能制造、提质增效的方法;通过总结经验和诀窍,进行专利申请、标准化作业文件制定等知识成果的积累与传承。
目前,西部超导成立了西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熔炼技能创新工作室、锻造技能创新工作室、聚能磁体创新工作室、精锻技能创新工作室、超导线材技能创新工作室、评价中心创新工作室,这些技能人才创新平台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劳模精神在研发一线闪耀
2023年,西部超导总工程师、全国劳模“刘向宏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刘向宏引领研发创新团队,一手抓理论机理分析,一手抓实际应用研究,在生产现场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他们开展的Nb3Sn和NbTi超导材料、某型号用特种钛合金材料、某型号用高温合金材料研制攻关工作,重点突破了某型号用高温合金的工程化制备技术,通过持续研发,形成了全套NbTi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工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以承担国家重要工程用稀有金属材料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为己任,面向重大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在刘向宏的指导下,超导材料、钛合金材料、高温合金材料三个领域的科研攻关和专项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工作室研究卓有成效。通过攻坚专项课题,带动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员践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工作中争创一流。工作室被评为“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
下一步,西部超导将继续紧扣“国内空白、国际先进”定位,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培养一支新材料研发、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工程化、国际化人才队伍,建成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研发、中试和生产基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国家发展大局贡献更大力量。
(李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