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又有6家企业成为“单项冠军”
不久前,西安6家企业成功入选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至此,西安已有2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本次入选的6家企业分别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宏星电子浆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
火车转弯的“方向盘”
用精密数据为道岔转换设备“把脉”
火车没有“方向盘”,如何实现“转弯”?火车从一条轨道进入另一条轨道,需要靠道岔来完成。通过改变道岔不同的开通位置,就可以控制列车转线。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信公司”)的单项冠军产品“铁路电动道岔转换设备”,正是实现火车转弯的“方向盘”。
西信公司生产的铁路电动道岔转换设备主要包括电动转辙机以及配套的外锁闭装置、安装装置、监测系统等。西信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辉对记者介绍:“道岔转换设备安装位置距工区较远,其工作参数及运行状态难以及时掌握,这为设备检修和铁路运行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西信公司通过在电动转辙机内安装9个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机转角、转速及关键运动零件运动参数等,并对数据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报警,以此实现远程监控电动转辙机运行状态、精准捕捉异常信息,提高设备检修效率,进一步保障铁路运行安全。”
“转辙机缺口值为1.78毫米,道岔已转换完成。”在西信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成的数字化仿真试验室内记者看到:转辙机内各部分器件在电脑屏幕上实时“运转”,缺口值、电机、表示杆等数据随设备情况不断“跳动”。据介绍,该数字化仿真试验室通过仿真验证来充分暴露产品前期可能产生的缺陷,预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及使用寿命,主要用于高速铁路道岔转换设备相关产品的协同设计、理论校核以及样机验证。
走进西信公司道岔转换设备生产加工基地,技术工人正在生产ZD(J)9密封型电动转辙机。张辉介绍:“这几批订单生产完成后将应用于西安、上海、成都三地的铁路系统。西信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道岔转换设备生产加工基地,每年可生产转辙机、密检器等道岔转换设备近2万套。”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张辉表示:“目前,西信公司转辙机的综合监测系统以机器传动为主,我们将持续扩展转换设备的其余监测项点,比如材料磨损等项点的监测、与道岔连接的相关器材以及道岔本体的监测等,做到道岔转换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预测和管理。”
给电路板“画”条线路
从原材料端实现自主可控
电子浆料,听起来陌生,却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从手机、电灯等日用品到航空、船舶等装备,电子浆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按照功能不同划分,有具备导电功能的导体浆料、有发挥电阻功能的电阻浆料、有充当隔离包封媒介的介质浆料等。
以电子浆料承担的导电功能为例,普通的电线无法满足集成电路板小型化的要求,电子浆料便替代普通电线,实现了小型化电路板的导电功能。中下游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只需用专用工具轻轻一“刷”,便可在电路板上“画”出一条线路。这就是西安宏星电子浆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宏星”)单项冠军产品“片式元器件用电子浆料”的功能之一。
电子浆料处于产业链最前端,是关键的基础功能性原材料。长期以来,我国高端电子浆料几乎全部依赖从美国和日本进口。加之人才、资金等资源分散,我国高端电子浆料长期处于仿制阶段。
“为保证电子浆料的自主可控,西安宏星从原材料端入手,已具备从贵金属粉末加工到浆料制备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实现了电子浆料生产全流程国产替代。以生产银浆为例,西安宏星从银锭入手,自主研发银粉,已实现进口替代,这也是公司主要的产值增长点。”西安宏星电子浆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高鹏介绍,生产电子浆料的最难之处就是原材料研发,虽困难重重,但为了应对国外原材料供应短缺的情况,必须实现电子浆料生产全流程国产化。
西安宏星电子浆料已实现片式元器件系列浆料、厚膜电路系列浆料等多种电子浆料的全体系国产替代。公司建有导体浆料生产线、电阻浆料生产线等,具有年产300吨电子浆料的生产能力。2022年,西安宏星“片式元器件用电子浆料”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
除片式元器件用电子浆料外,西安宏星自主研发的低成本高性能全系列片式电阻用电子浆料,已经实现量产,可用更低的贵金属含量实现更高的产品性能。吴高鹏表示:“西安宏星将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持续推进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传感器、太阳能光伏等系列电子浆料产业建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应用及成果转化,不断拓展电子浆料种类,为中国电子浆料全面实现进口替代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西安市工信局制定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式培养计划,积极搭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计22户,其中电子信息产业4户、汽车产业2户、航空航天产业2户、高端装备产业8户、新材料新能源6户。
西安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工信局将持续深入开展助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分析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完善促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开展总结示范,每年选择一批典型案例,通过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示范推广,并总结归纳其他国家单项冠军企业的成功经验,组织企业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西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李晔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