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片区经济发展

鄠邑 蓝田 高新 浐灞国际港举措亮眼

来源: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浏览: 50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6月12日,西安市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鄠邑区、蓝田县、高新区、浐灞国际港,今年在推进片区经济发展中的新举措。

 鄠邑区 文化赋能乡村发展

    2024年,鄠邑区通过办好第六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和终南艺术季,把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广到文艺赋能城乡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充分流动,城乡生活互为场景。

    整合环山旅游路沿线4个街道(景区管理局)、25个行政村,以及6个区级部门、5家企业,成立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环山路片区联村党组织,打造资源集聚和产业赋能平台。构建区委党校、乡村党校、实训基地的乡村党校矩阵,启动农村后备力量培养三年行动,为全面推动文艺赋能城乡发展筑牢根基。

    第六届关中忙罢艺术节新增了关中忙罢农民运动会、关中忙罢儿童艺术节,今年艺术节设终南戏剧节、生态艺术节、社区艺术项目三大板块,包含《麦田里的秦腔影像展》等10场活动,通过持续举办艺术策展,实现流量分发和价值转化,让村民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

    今年集中建成易俗社终南分社、户县农民画终南分馆等一批乡村艺术空间,打造蔡家坡、占东、栗峪口等一批乡村美术馆。与省摄协、剧协、美协等单位合作设立创作基地。50位艺术家与50个村民家庭结对建设家庭美术馆。8号公路“土锤咖啡”长期稳居抖音西安榜首。

 蓝田县 打造“两条产业带”

    2024年,蓝田区立足资源禀赋,将以实现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打造“两条产业带”为抓手,进一步整合资源、做精业态、做优服务,持续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力争通过两年努力,文旅康养产业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有力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环山路旅游景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文旅融合产业带,一方面提质升级白鹿原影视城、水陆庵等A级景区,发展沉浸式夜游、民俗演艺、互动研学等多元化旅游新业态、新场景,实现高质量的“全季游”“全时游”。另一方面对环山路沿线汤峪镇塘子村、前卫镇将军村、焦岱镇鲍旗寨村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微改造、精提升,形成乡村休闲旅游动线。

    打造灞河左岸康养休闲产业带,抢抓国家发展“银发经济”新机遇,加快白鹿溪谷国际颐养中心二期、中铁秦康城等项目建设,构建以“康养+休闲”为主的产业模式,为西安市民打造集旅居养老、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第二居所”。

 高新区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高新区着力实施“9新”路径,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制定新型工业化“新目标”,2026年,计划围绕光子、新能源汽车及增材制造等重点领域,创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成为辐射西部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培育新型工业化“新源头”,搭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创新平台网络,持续组织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全领域跨界贯通、全链条循环畅通、全要素覆盖融通的科技创新体系。

    强化新型工业化“新支撑”,聚焦实施“两链融合”,前瞻布局一批加速器、交叉研究及中试熟化等创新平台;打造新型工业化“新动能”,优势提升光电子、汽车等5大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6大未来产业;探索新型工业化“新模式”,启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技术改造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速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构建新型工业化“新场景”,探索建设“新质生产力”场景应用创新中心,每年发布30个“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场景清单;拓展新型工业化“新市场”,加速推动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步伐,鼓励企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RCEP及东盟等新兴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浐灞国际港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2024年,浐灞国际港将实现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新突破。向北向西,推动全程时刻表班列从现在每周“2去1回”提升至“4去3回”,力争跨里海多式联运班列实现“天天班”,俄罗斯公共班列达到每周2列。向南,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稳定开行中老、中越等东南亚班列。向东,稳定开行西安—青岛海铁联运班列。同时,运行好全国公路跨境运输集结中心,真正实现公、铁、海、空融合互补,形成高频稳定的国际通道体系。

    在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上实现新突破。与哈铁合作,推动全国班列开行城市中第一个境外投资铁路物流项目—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今年建成投用;加大与哈铁快运、俄罗斯STS集团合作,加快推进谢利亚季诺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建成投用;积极与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国家铁路公司合作,实现多点“枢纽对枢纽”升级。

    在深化国际人文交流上实现新突破。以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落地为契机,吸引更多涉外机构入驻;引进更多“国字号”法治平台入驻商法示范区;深度整合西安奥体中心、长安系、丝路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培训基地等人文交流平台资源,构筑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化人文交流平台。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