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协商时说些啥?怎么说?

从这场“唇枪舌剑”说起

来源:全媒体记者 臧慧 实习生 陈佩琪 浏览: 74

    “刚刚过去的‘6·18大促’,我们快递小哥加班加点,工资不仅没涨反而还降了,这我们不能接受!”替Y公司快递小哥发声的,是“职工代表”小柏,他说,大家怎么也想不通,为啥公司推行新制度后,辛辛苦苦干活的一线职工反而越拿越少。

    “我想大家可能对这个制度的理解有些误差。”说这话的,是公司的总经理。在经理的授意下,财务总监为大家算了一笔账,得出结论,新政实施后,不仅工资没少,还涨了200多元。

    “我们原来每个月有200元的餐补,现在也取消了,这是变相的降薪啊!”另一位“职工代表”小杨说,他们认为公司这么做是寒了大家的心。

    “我们是接到了‘用人单位清理规范津补贴’的通知,通知要求,对于设有职工食堂的单位,原则上不应设立职工餐补。因此,公司将餐补项目取消,但将餐补金额纳入岗位工资项目支付。”对于小杜的疑问,公司“人事经理”进行了回复……

    行政方与职工方围绕Y公司用工与分配灵活化方案你来我往,大家有理有据、唇枪舌剑,现场气氛既热烈又紧张。原来,这是西安市第四届集体协商竞赛的决赛现场。6月28日,经过两天的角逐,莲湖区、灞桥区、临潼区、西咸新区等四支挺进决赛的代表队现场为大家上演了集体协商的范本。

    与初赛、复赛时集体协商的传统案例不同,决赛的案例围绕Y公司的用工与分配灵活化方案进行,主要涉及自营枢纽转运中心推行综合工时,调整运营操作人员工资结构及支付标准,和推行加盟网点快递员利润分配计划三个议题。

    “这种企业有它自身的特点,例如劳动用工方面流动性较强、管理扁平化等,这些特点,为今天的协商增加了难度。”本届集体协商竞赛组委会评委、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谢德成表示,尽管如此,但决赛的四个队伍都能抓住问题关键,做到了分工明确,摆事实、讲法律、看市场、论双赢,就主要矛盾达成一致,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虽然决赛案例兼具新颖性和前沿性,是灵活就业中的新业态,新业态中的平台用工,但四支代表队还是展示了工会干部非凡的谈“薪”实力。大家摆实事、讲道理、用真情,运用政策法规和协商技巧展开“唇枪舌战”,努力寻求企业和职工双方利益的平衡点。

    赛场上的精彩发挥离不开赛前的苦心经营。“我今天扮演的是一线职工代表,Y公司的一名运营操作人员。”杜渭凌是一名社区工作者,经过层层选拔,她和另外三名队友代表灞桥区参赛队出战。“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专门走访了相关从业人员,收集了她们平时工作中的困难和诉求。我的台词也是经过打磨的,力求口语化和生活化,以贴近角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杜渭凌最终获得“最佳协商代表”称号。

    “进入复赛后,我们昨天晚上准备到凌晨3点,大家都豁出去了。”决赛现场,临潼区代表队领队申娇娇告诉记者,本次比赛,不仅是是锤炼能力的过程,也是一次深入学习的机会。

    当天,在台上与临潼区代表队“对战”的,正是莲湖区代表队。莲湖区代表队的首席代表,是桃园路劳动一坊社区工会联合会主席周建玲。第二次参加竞赛的周建玲当天还获得了“最佳首席协商代表”的称号。

    “虽然比赛的过程比较严肃紧张,但回想一下,也充满了乐趣。与其他队伍的交流、随时复盘、随时改进、吸取别队经验,这种紧迫感和团队合作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段十分难忘的经历了。”周建玲说,通过竞赛提升了各级工会干部协商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宣传了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理念,培育了企事业单位协商民主意识,同时也不断提升了集体协商工作质量水平。

    经过激烈角逐,莲湖区总工会代表队、灞桥区总工会代表队获得一等奖,周建玲、薛凯予获评最佳首席协商代表。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薛振虎观摩决赛,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下一步,全市各级工会将在推动集体协商工作中提高认识,依法推进;把握重点、分类推进;整合力量,合力推进,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切实保障职工民主权利,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全媒体记者 臧慧 实习生 陈佩琪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