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小憩

来源:刘云利 浏览: 34

    盛夏之日,昼长夜短;午间小憩,缓解疲劳,最为惬意。只要能酣然入睡,哪怕几分钟的时间,足以纾困解乏。

    这几天,单位旁边的马路正在翻修;烈日之下,新铺的沥青散发着热辣滚烫的温度。吃罢午饭,我与同事绕路漫行。行至树荫下,有几个工人师傅正在午睡——地上铺着一条蛇皮袋子,头枕着铁锹之杆,蜷缩着身子,神态香甜安然。路人从身边缓缓走过,汽车从马路上疾驰而去,都未能惊扰他们的睡意,不免让人心生敬意。

    绕行而归,我便回到我的夏日“寝室”——档案室午休。我的午休方式也很简单,一张行军床,一床褥子,一个枕头,一个毛毯。好在室内有个空调,不至于热得大汗淋漓。然而,我躺在床上竟不能马上入睡,非得看上几个短视频、浏览几篇文章,才能渐生睡意。

    女儿在一个走读中学读初四(我们这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中午只能在教室里午休,用一个毛茸茸的抱枕,趴在课桌上卧睡。冬日尚且好,夏日就难捱了。女儿告诉我,初一到初三的时候,很多同学夏日都不午睡,老师来检查的时候,或假寐,或看书,老师一走一片嘈杂。到了初四,课程紧张,临近中考,才有几分睡意,但每次都睡得汗湿衣襟。这让我想起儿时自己的午睡情景。

    记得上小学时,我没有午睡的习惯。炎炎酷暑,正值暑假,中午热得没法下地干活,父母就会睡个午觉。我就假睡,等父母睡着以后,再偷偷爬起来,和伙伴们一起到村里疯玩,或去河边钓鱼,或去池塘抓泥鳅,或去树林捉知了。有一次,到乡亲的瓜田里偷西瓜,看见一个大的,不管熟不熟,扯下来就跑。然后跑到树荫下,和伙伴们一起分享。乡里乡亲的就算看见我们也不追赶,等到哪天遇到父母再告我们一状,晚上回家之后不是一顿骂就是一顿打。当时觉得太可气了,可多年以后,同伙伴们聊起那段不光彩的往事,竟不约而同地哑然失笑。

    诚然,夏日午睡的方式还有很多,有在汽车的驾驶座上小憩的,有在公园的亭廊上小寐的,我甚至还见过站着午睡的……尽管午睡的方式千差万别,午睡的时间长短不一,目的只有一个——解乏。

    山人午睡,迷瞪一觉,消除疲劳,清爽解乏,诗人午休却能入诗成句。唐代的柳宗元贬居永州,碍于南方州郡的潮湿和闷热,午休醒来,诗意大发,挥毫写下《夏昼偶作》:“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盛夏午休醒来,四周空无一声,只听得村童在竹林捣臼制茶,好一个静谧自适,早已将身贬之事抛之九霄云外了。

如此说来,夏日午睡,益处多多,闲有时间,不妨小憩,还一个清爽精神的自我。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