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业工人既有“面子”还有“里子”

来源:全媒体记者 申美 浏览: 21

    今年5月,中铁四局六公司工程技术部职工李松宝因通过了一级建造师(建筑、机电)考试,获得公司重奖,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李松宝的成长就是中铁四局六公司深化“产改”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铁四局六公司持续加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力度,通过技能培训、激励政策、人文关怀等一系列举措,让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工地明星”成长记

    背着30斤的精密测量仪,顶着烈日东奔西走,皮肤晒得黝黑。有些开工项目,道路崎岖,没有路,爬上爬下,还得时不时提防蛇的出没……

    李松宝2017年进入中铁四局六公司见习时,仅仅是一名专科生。他从一名普通的工程测量员做起,凭借着勤奋好学和刻苦钻研,迅速成长为公司的青年测量专家,先后参与了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今年,他更是从参赛选手成长为技能大赛的评委,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华丽蜕变。

    “我是在公司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技能比武活动中成长起来的。” 李松宝说,六公司十分重视产业工人的学习成长、职业发展,为员工搭建了广阔的成长平台。

    中铁四局六公司有40余个在建项目,每年需要3000余名产业工人。近年来,公司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大赛等活动,为产业工人展示才艺、精进技能提供平台,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员工。

    如今,以赛促练、以赛促训,在六公司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大家提升技艺的法宝。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的石宗原也是通过各级比赛成长起来的。2015年石宗原通过校招进入中铁四局六公司,成为一名维修电工。在基层一线项目长期的坚守中,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施工难题,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陕西产业工匠人才”。“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不仅让我增加了自信,也让我养成了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踏实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石宗原说。

    仅在2023年,公司组织职工就参加了9 次省级农民工技能大赛,4名产业工人斩获省级技能大赛三等奖。

“涨”知识 人人有份

    10月23日,公司工会举办了“丝路先锋强引领 品读经典慧人生”主题读书活动,50余名产业工人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

    为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中铁四局六公司不断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交流和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走进该公司负责的项目驻地,浓厚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

    在沣明苑项目定期举办的“职工夜校”中,安全、质量、施工技能、法律等课程培训受到工友欢迎。在工余时间,不少工友主动来到这里看书、交流、充电。

    在潘剑劳模创新工作室,潘剑正和项目组技术人员通过数字化大屏,进行建模、检算、力学分析、现场测量验证,探索最佳施工工艺。“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而在起步区项目创办的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里,大家用手机在饮料自动售卖机上扫码答题学习“安全知识”。

    “答完题就能获得积分抵现的奖励,买水喝就不用额外花钱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好玩有趣,我们喜欢!”项目驻地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中铁四局六公司积极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导师带徒等活动,推动“求学圆梦”行动,帮助员工实现自我提升。2023年,公司累计开展产业工人培训312场,培训人数达2400余人,提升了产业工人的技能素质。

“真金白银”推“产改”

    “年度绩效薪酬总额中,单列30%作为创效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技术攻关、科技创新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员工。”在产改中,中铁四局六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

    在政策的激励下,公司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创新成果。2023年度,公司员工共获得技术创新成果5项、先进操作法4项、合理化建议18条、专利16项,有效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其中,由潘剑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的企业级施工工法《穿越厚杂填土平台和超近邻既有隧道的双连拱地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在中铁四局 2022 年度职工“三金”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中被评为创新“金项目”重大项目。

    截至目前,公司申请立项3项科研课题,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计18项,荣获省部级工法5项,股份公司级工法5项,根据局相关管理办法,对科研立项项目补助共计50万元,对科技管理创新成果奖励5万元。

    中铁四局六公司被西安市总工会推选为西安市“产改”2023年和2024年试点企业。中铁四局六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技能培训体系、强化激励保障措施,为产业工人打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媒体记者 申美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