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彰显硬实力

——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见闻

来源:全媒体记者 骆红燕 唐玉洁 浏览: 24

111.jpg

    11月的西安,虽然空气中已弥漫着丝丝凉意,但刚刚落幕的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却异常火热。这场为期三天的科技盛事,包括了“1场开幕式+2个联动活动+3场平行分会+N场系列活动”,留下了诸多精彩片段和累累硕果。现在就跟随记者的脚步到会场一探究竟。

3000人同台的机器人大会

    本届硬科技创新大会中,最为亮眼的莫属中国机器人大赛。1日早上8点,来自苏州旅游学院的党云翔就和团队其他5位成员早早来到了赛场调试设备,他们参加的赛项是机器人旅游。

    “这既考验机器人的硬件设备,也考验它的软件系统。”党云翔说,这个项目以模拟一个“假期”环境为背景,机器人需要翻越障碍,“穿过险境”“打卡更多景点”,正确寻找到“宝物”,并在“假期”结束之前完成预定任务。

    同一时间,其他赛项也在紧锣密鼓进行着。机器人自动分拣、无人机在空中自主穿越障碍、舞蹈机器人跟随音乐在台上一展舞姿……这场比赛汇聚了来自全国300多所高校的3000多名参赛选手,今年还新增了航天器设计与空间机器人赛项,开辟了职教赛道和青少年赛道,共计21个大项,各个赛项科技感十足。为此,西安市总工会组织了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劳模工匠代表、企业代表,走进比赛现场,感受科技的魅力。

    “我们想通过观摩活动,让西安工匠、高级技师以及双师型人才,更加了解机器人和硬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为他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克服技术壁垒、技术瓶颈问题,提供思路和帮助。”西安市总工会有关人员表示。

    “本次中国机器人大赛的赛项基本上涵盖了目前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所有热点。”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机器人竞赛与培训部主任李实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之所以今年将大赛设在西安,就是看中了西安的科教资源优势和硬科技发展的硬实力。

    而赛场上,科技爱好者们不负众望,将硬科技智能制造与西安本土优势特色相结合,让整场赛事更精彩。

交流研讨共谋发展

    如何进一步强化这些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让更多优秀科技人才在企业和产业在西安这片热土上发挥更大价值?本届大会中的一项项主题学术交流、科普展演、产业技术需求对接等活动给出了答案。

    1日下午,在西安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来自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学者、国内一线企业及西安市机器人企业负责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负责人、部分投融资机构代表等齐聚一堂,展示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活力的潜能,共创深化交流合作的机会,共筑智造未来的方向。

    在现场聆听大会的三秦工匠、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勇军,产生了诸多思考。“我们企业已经将机器人运用在焊接组对等产线中,以机代人提高了工作效能,这次参会让我了解到了更多智能制造的新技术,我将把今日的所见所闻带回企业,我想这对我们的产线建设和自动化、数字化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这场大会进行了近三个小时,《泛在机器人技术在医疗装备中应用研究》《机器助人和机器拟人》学术报告,让观众看到了我国机器人行业应用的最新进展;《具身智能是智能科学的新范式》《机器人技术在康复领域的精准智疗应用与愿景》,这些有关产业发展趋势和产品应用的产业技术报告,让观众看到了机器人给生活带来的无限可能。

    现场还向2024年被认定为省级瞪羚企业的西安市机器人企业和市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的九家单位进行授牌,让更多科技企业迸发出蓬勃发展态势。

    一个个硬科技企业、一项项科技成果让古都西安焕发新活力,成为了魅力四射的“创新之城”。

硬科技震撼全场

    作为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同期活动,第18届中国西安国际科学技术产业博览会暨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也是惊喜不断。

    本届西安科博会共设置六大展区,分别为双中心建设成果展区、高新技术成果展区、硬科技产业展区、数字化技术与应用创新展区、高校创新成果及科普展区、机器人展区,集中展示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与创新应用,汇聚了近300家参展参会企业和机构,展现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黑科技。

    代替人力可进行高山电力巡检的机器狗、三维成像智能探地雷达检测车、云图一号机场跑道无人全域检测系统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同时,军工科技产业成果、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无人系统……一项项充满黑科技的技术和高端装备,也吸引众多科技迷流连忘返。

    来自西安雨丰设计培训学校的郭蒲伟看到一项项科技成果运用在生产生活中,眼神里流露出惊叹,作为一家从事人工智能运用方面的老师,他说:“这次观展让我大开眼界,我们也会尽自己所能培养学生,做好科研,让更多成果落地,更好地服务于民。”

    全媒体记者 骆红燕 唐玉洁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