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跃涌春看方寸
1月5日发行的《乙巳年》特种邮票《蛇呈丰稔》与《福纳百祥》。
去年年底发行的2025年贺年专用邮票《蛇跃涌春》与《灵蛇送福》。
在生肖动物中,蛇与老鼠不像其他动物那样经常被绘入方寸之间。但生肖邮票上的蛇,却让人们了解到更多的寓意与美好,人见人爱。
蛇年将至,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乙巳年》特种邮票,全套2枚。第一枚主题为“蛇呈丰稔”,画面提炼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盘蛇的灵动意象,并以喜庆装饰烘托年节氛围。只见一条金蛇蜿蜒挺立,口中衔着一束“嘉禾”,象征着“仓廪实,衣食足”的美好愿景。蛇身金光熠熠,与璀璨的麦穗交相辉映,仿佛绘就了一幅丰收时节金光灿烂、富饶满溢的画卷,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及国泰民安的祥和盛世。第二枚主题为“福纳百祥”,画面极富创意,以草书笔意将三条蛇的身躯组成了“福”的字形,简练洒脱,柔美顺通。两大一小三条蛇之间情感细腻流动,顾盼生情,生动展现了阖家欢乐的温馨场景,寓意和合共生、福满人间。这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第四轮生肖邮票中的“蛇票”。
为了庆祝蛇年,2024年11月22日发行了2025年贺年专用邮票,全套2枚。第一枚主题“蛇跃涌春”,图案是口吐祥云、身绘四季花卉的多彩花蛇;第二枚主题“灵蛇送福”,图案是两条对称的花蛇结为一个中国结形象,中间为一个大大的福字,四个角各有一个小福字,寓意蛇年吉祥、五福临门。这套贺年“蛇票”,与《乙巳年》生肖“蛇票”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此,不妨回顾一下之前发行的三套生肖蛇票。1989年1月5日,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己巳年》特种邮票发行,全套1枚,图案是一条桃形蛇头的盘圆状小花蛇, 蛇身为四季花草图案,它含着一株如意形状的灵芝草,而蛇含灵芝草在民俗里是大吉。2001年1月5日所发行的第二轮生肖邮票中的《辛巳年》特种邮票,全套2枚。第一枚主题“祥蛇祝福”,图案是昂首挺立、身体蜿蜒蜷曲的一条彩色剪纸花蛇;第二枚主题“祥运普照”,图案是绿色衬底上对称的两条黄色剪纸蛇,它们围绕太阳对衔莲花,下方为蝙蝠,画面叠印一个红色楷书“蛇”字,充满了吉祥祝福气氛。2013年1月5日发行第三轮生肖邮票中的《癸巳年》特种邮票,全套1枚,设计灵感源于“衔明月珠蛇报恩”的典故,只见一条身绘四季花卉的花蛇,头尾向上,口衔金珠、尾顶灵芝草,寓意吉祥安康。
除了生肖邮票,蛇的形象还出现在民俗类邮票上。2005年11月6日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岁岁平安》个性化服用专用邮票,主票图案为陕北民间艺人杨喜仙的剪纸《十二生肖万古传》,画面第六个图案就是一童子腰上缠绕一条蛇。2001年6月25日发行的《端午节》特种邮票第三枚“避五毒”,图案是葫芦符驱五毒,葫芦符四周绘有五种毒虫,象征五毒不侵,右上方有一条蛇。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蛇是受人们崇拜的图腾偶像,被称为“小龙”。在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就是人面蛇身。1989年3月25日发行的《马王堆汉墓帛画》特种邮票,全套3枚,小型张1枚。图案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字形帛画,分三部分绘入邮票,小型张则是这幅帛画的整体。其中第一枚主题“天上”,即小型张的上部,帛画正中绘有一人首蛇身的形象;这个形象有说是女娲,也有说是伏羲女娲的合体。1999年3月16日发行的《汉画像石》特种邮票,选取的图案都来自于汉画像石。其中第六枚主题“嫦娥奔月”,只见画面左面一轮圆月内有蟾蜍,右侧则是一位人首蛇躯的女子,也就是嫦娥,她头梳高髻,宽袖长襦,双手前拱,面向月轮,做升腾状。可见在汉代,人首蛇身被认为是神的形象特征之一。
说到蛇,就不能不提在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白蛇传》,因为这个故事被改编成多种剧目,所以《白蛇传》主题人物也曾多次绘入邮票。如1983年7月20日发行的《京剧旦角》特种邮票,第三枚主题是“白素贞”。1989年9月1日发行的《当代美术作品选(一)》特种邮票,第一枚主题是“叶浅予《白蛇传》”,图案是我国著名戏曲人物画家叶浅予先生于1960年创作的《白蛇传》,是当年京剧演出中许仙、白娘子及小青的舞台形象。2001年12月5日发行的《民间传说—许仙与白娘子》特种邮票,全套4枚邮票,却演绎了《白蛇传》的完整故事;图案主题分别为“游湖借伞”“仙山盗草”“水漫金山”和“断桥相会”。还有2003年1月25日发行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特种邮票第三枚,2010年2月6日发行的《梁平木版年画》特种邮票第二枚,主题都是“盗仙草”。盗仙草是《白蛇传》中的精彩片段,讲白娘子为救许仙,与小青潜入昆仑山,盗取灵芝仙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