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独斗”向“抱团创新”蝶变
2024年10月17日,西安市各级劳模们齐聚灞荷庄园,即将见证西安市首个农业类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随着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薛振虎为联盟代表授牌并颁授创建支持资金,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劳模们眼中闪烁着自豪与期待。
联盟牵头工作室负责人李小柯接过沉甸甸的牌子,投身三农工作的热情更加坚定。他深知,带领联盟汇聚各方智慧,推动农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将是他今后的责任。
西安市农业类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的的成立是进一步放大创新工作室的集群效应,实现农业发展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创新”转变,由“各自为阵”向“众创发展”升级,为推广和应用劳模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搭建更大的平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2020年6月,灞桥区总工会聚焦白鹿原地区农业产业聚集、农业劳模集中、农业产业园数量众多等优势,在白鹿原地区选树多个农业劳模典型,成立了灞桥区白鹿原地区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
在此基础上,2024年西安市总工会成立了西安市农业类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串联了涉及樱桃、葡萄、草莓、羊肚菌、花卉种植和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园林观光等产业的8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聚焦特色农产品、休闲康养、乡村旅游等,在成员们的带领下,创机制、建阵地、搭平台、聚资源,各工作室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在产业培训、技术创新、文旅融合等方面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樱桃的最佳成熟期和销售期,也就不到一个月时间,如何在这期间做到果品质量上乘、销售渠道畅通……”50多岁的李小柯正在为学员们讲授如何在线上平台推广农产品,分享电商运营经验。“同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抖音电商培训师”的双重身份让他在分析市场趋势时游刃有余。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联盟走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通过线上直播带货与线下推广营销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目前全区共引进樱桃、葡萄等农业新品种60余种、进行品种改良1300余亩,葡萄、樱桃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李小柯介绍道,经过联盟成员的带动和引领,白鹿原已成为释放农业创新潜能的一片沃土,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工作室联盟不仅为农业领域劳模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展现作为的平台,更是一个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舞台。”西安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王雷说,用劳动模范、工匠等先进人物的示范效应,激励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在农业领域中发挥才干,在农业创新中大显身手,进一步释放“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效应。
“新技”带动“新质”
来到联盟成员之一的灞桥区劳动模范陈传根的成蹊家庭农场,一排排果树整齐划一,农户们在田间地头修剪枝叶、松土施肥。“我们工作室积极响应联盟产业革新、技术创新的号召,大力推广生物菌肥,修复土壤生态功能,这样产出的果品质量更好、味道更佳。”陈传根介绍说,技术种植、科学管理是他们园区的优势,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贫困户发展组织起来,手把手免费向他们传授管理技术和经验,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在丰禾源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西安市五一巾帼标兵赵珊娜正借鉴联盟提供的林间种植经验,对园区进行多样化种植改造。她告诉记者,园区引进国内外温室冬草莓标准化栽培和国内羊肚菌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后,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人均增收12000元以上。
走进田间课堂,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联盟成员共享种植经验,推广高效农业技术,不仅提升了农产品品质,更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在各工作室合作下,联盟不仅发挥引领作用,更传授技艺,凝聚人心,激发创新活力,犹如春风化雨,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联盟的带动下,聚集了30余名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农村能源、环保等行业的中青年农业科技人才,一个强有力的农业技术推广团队由此产生。他们忙项目、搞科研、勇创新、纷纷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等手段,提升白鹿原地区的农业新质生产力。目前,已研究创新栽培技术试验3项,推广“围灌节水”等农业新技术10余项。
走出农文旅产业融合新路子
除了在传统农业中推广新技术,联盟也在打造农业现代化产业中不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农业+旅游+研学+非遗+文创形式,建成了集生产、采摘、游览及示范推广、文化体验、实践研学、科普教育和现代农业展示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
走进自然风光秀美,四季景色各异的鲸鱼沟,入眼就是万亩关中竹海,沿着林荫小道,碧波荡漾的鲸鱼湖便藏在其中,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游玩。据联盟成员姜岩介绍,目前鲸鱼沟景区已建成集生产、采摘、游览及示范推广、文化体验、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和现代农业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农业示范设施。
在距离鲸鱼沟不远处的灞荷庄园,联盟成员常梅正在工作室里忙碌着。对于未来发展目标,常梅早早做起了打算:“我们将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以农创、科创、文创、旅创为载体,建立研学基地,增设农事体验、户外活动、研学、野营等项目,打造以亲子体验教育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在联盟的引领下,白鹿原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了多个综合农业示范园区和研学基地,每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研学学生3万多人。白鹿原地区农副产品销售和休闲观光等年产值达12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6.7%,不仅提升了农业产值,还带动了乡村旅游和文创产业,为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不竭动力。
作为联盟牵头工作室负责人,李小柯表示,将紧盯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发展中的难点,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各项成果转化,为农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骆红燕 通讯员 魏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