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老物件展示——新中国第一代工会会员证及入会志愿书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颁发的第一代工会会员证的发放,标志着中国工会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它是新中国最早实施的法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产物。
1949年新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随后,在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作为新中国最早实施的法律之一,确立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在此背景下,工会会员证的发放成为了这一法律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证明工会会员身份的重要凭证,也是工会组织吸引和凝聚会员的有效手段。
笔者收藏有上世纪50年代全国多个省市及多个产业工会颁发的工会会员证。其中就有西北总工会颁发的第一代会员证和陕西省工会联合会颁发的第二代会员证。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笔者将收藏的这些证书及相关背景资料展示出来,与大家共赏。
第一代《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证》
▲ 第一代工会会员证,由西北总工会颁发。
以笔者收藏的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总工会渭南县工会1953年5月1日颁发的渭文字第0744号《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证》为例: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工会会员证为红色布面128开本硬壳繁体字,封面为“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证”,扉页印有红色宋体“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证书总共16页,内容从右至左翻阅。第1页为《会员权利》和《会员义务》,第2页会员照片及证件号,第3页为会员个人信息及入会时间等,第4、5页为会员“转移证明”第6-14页为缴纳会费收据(本证中1953年5月-1954年6月缴费使用的是第一版人民币,1954年7月开始使用第二版人民币缴费,故前后面额差别较大。),第15页为“注意事项”,第16页为工会印章和发证日期,封三为红色宋体“全中国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1956年1月 全总发布《关于换发新会员证的指示》,会员证的名称及内容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加已修改,并在全国范围进行一次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会员证》工作,有步骤地分批进行换发会员证,在1957年第二季度末之前完成。并制定会员证的管理办法、会员证的印制发行办法等相关措施。 随着第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会员证》的启用,第一版《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证》随后被陆续收回作废,1957年第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会员证》推出使用。
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会员证》
▲ 第二代工会会员证,由陕西省工会联合会颁发。会员入会日期为1951年10月,此证应为第一代换发为第二代。该会员出生于1925年,与中华全国总工会同龄。
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会员证》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印制,尺寸与第一代相同,仍为128开本,为红布面包封,字体采用宋体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会员证”,证书内容从左至右翻阅,第1页为会员照片、证件编号,会员个人信息及入会发证时间。第二代会员证增加了“记事栏”,其余内容与第一代基本相同。
《会员入会志愿书》及《工会会员登记表》
▲ 此《会员入会志愿书》和《工会会员入会登记表》由大华纱厂值车工霍清奎入会时填写,日期为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刚成立时。
▲ 陕西省西安市工会联合会《会员入会志愿书》。
《中华全国总工会入会申请书》和《工会会员登记表》是用于加入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官方文件。
《中华全国总工会入会申请书》(也有称《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入会志愿书》)的内容通常包括申请人自愿加入工会的声明,遵守工会章程,执行工会决议,积极参加工会活动,以及为实现某些社会和经济目标而奋斗的承诺。《工会会员登记表》则包含了会员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民族、学历、学位、政治面貌、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户口所在地、现居住地、工作单位及职务等。此外,还包括个人工作简历、家庭主要成员及联系方式、特长等。这些文件的目的是为了记录会员的基本信息,并确保他们了解并同意工会的目标和活动。
文\图 巴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