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泥紫燕翩翩归

来源:刘琪瑞 浏览: 2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想起这首熟稔的儿歌,我总会想起故乡一对对翩翩飞来的小燕子,想起梦中那个“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小村庄。

    燕,种类繁多,我们常见的燕子多是家燕,为雀形目燕科小型鸟类。小学语文课本里,现代作家郑振铎给小燕子画了一幅素描:“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燕子这身翅尖长、尾叉形、黑白相间的燕尾服,便于它长途跋涉,轻捷飞翔。

    燕子是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也是春天的使者。每年春暖花开时节,一对对小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越千山万水,飞回山清水秀的北方家园。到了“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的季节,它们又要飞去南方过冬。在诗圣杜甫笔下,燕子衔来的春色更美丽,“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他还曾吟出过“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优美诗句,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这大好春光令人心情多么舒畅啊!燕子来时,春意正浓,春色更美。北宋词人晏殊对这一幕说得更为具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燕子还来寻旧垒”,鸟类中与人类关系最为亲密的当属燕子。每年四月燕子进入繁殖期,它们要在熟悉的农家屋檐下筑新巢或修补旧巢,衔来草叶、树枝和破絮,衔来温润的河泥,加上自身分泌的唾液,营造成一个个小碟型或酒盏形的鸟窝,大一些的像一只小背篓,然后在小窝里产蛋孵卵。人们很早就对小燕子敬爱有加,称之为“玄鸟”。《山海经》里出现的玄鸟,最初的形象就是燕子,《诗经》里也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乡人还把小燕子看作福星,老话常说:“燕子进家门,多福多儿孙。”他们认为,燕子是报喜鸟,会给有燕筑巢的人家带来福音带来好运。大人常常告诫家中的小孩子:“不许捅燕窝,不许吓唬小燕子!”甚至会编出诸如捣燕窝、打燕子会生癣疮变秃、会瞎眼等“咒语”,来警示教育调皮的孩子。在乡村,农人一不杀耕牛,二不打燕子,是代代沿袭的风俗。

    每年燕子飞回时,乡人像迎接久违的家人一样,家家户户都清扫庭院及屋檐,给燕子“安家落户”营造舒适干净的环境。正如南宋诗人葛天民在《迎燕》诗里所说:“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燕子是益鸟,是家园的守护神。小燕子一生要消耗大量时间捕捉害虫,主要以蚊、蝇等为食,在田间也吃蝗虫、螟蛾、蝼蛄等农业害虫。特别是繁殖期,燕子的食量更大,平均每天吃掉害虫450-500只,喂小燕子加上它们自己吃的,大约在600只以上。燕子还是义务天气预报员,有则谚语说:“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每当大雨即将来临,空气湿度增大,蚊、蝇等小飞虫因为沾染湿气而飞不快,小燕子就会一只只飞下来,迅捷地捕捉飞虫,人们由此得知大雨将至,及早做好准备。

    大多数燕子终生一夫一妻制,恩恩爱爱,共同营造着温馨的爱巢。人们常将双飞燕比作“忠贞的伴侣”,是爱情的象征。对此,《诗经》里多有描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以不离不弃的一对双飞燕来比喻两情相悦;“燕尔新婚,如兄如弟”,形容新婚夫妻像一对小燕子那样恩爱、幸福。燕子不仅成双成对飞进飞出,“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共同叼草衔泥筑巢,而且雌雄还轮流孵卵,幼鸟出壳后它们共同饲喂,直至雏鸟出飞。正因如此,人们还常以“燕侣”比喻恩爱的夫妻。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我对家乡的小燕子情有独钟。“遥望家乡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可爱的小燕子可回了家门……”轻轻哼唱起这首情真意切的歌谣,我的眼前不由映现出屋檐下、房梁间翩翩飞来的紫燕,想起袅袅炊烟里的家乡,想起声声唤儿乳名的白发娘亲……这如轻烟似的乡愁啊!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