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七大标志中国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来源:巴新建 浏览: 0

1953年出版的《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刊》

46.jpg

在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参会代表,西北总工会副主席杜延庆代表西北区代表团在会上发言。

47.jpg

1953年5月10日,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

48.jpg

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会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运发展道路的探索,它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工运史上影响深远。

    1952年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仅用了三年时间便实现了国民经济恢复的目标,具备了开展计划经济建设的条件。为了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动员全国职工迎接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总工会决定召开一次新的全国性的工会代表大会。

    1953年4月,西安市总工会召开会员代表会议,号召以实际行动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迎接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会议选出杜延庆、苏群、赵占魁、马汉三、李德林、李昆山、冯彦生、尚金标、边孟易、单家楣、熊克俭、杨长发、王润等13人为出席第七次全国劳动大会的代表。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深入群众,积极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开展劳动竞赛,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953年5月2日,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的致词指出,过渡时期新的历史任务是实现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任务的完成,“特别有赖于中国工人阶级作更有组织和更高觉悟的斗争”。

    工会七大的工作报告明确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时期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历史任务,提出工会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系并教育工人群众,不断提高工人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巩固工农联盟,团结各阶层人民,积极地完成国家建设计划,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地改善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为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斗争。为贯彻这一方针,报告明确了工会工作的重点、途径和方法。

    工会七大将六次劳大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并根据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和工会工作新任务,在工会性质、任务与作用,入会条件和会员权利义务,工会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在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西北总工会副主席杜延庆代表西北工会代表团发言说,西北工人不仅在各项生产上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且有大批工人参加了企业管理,并大胆放手地提拔他们到领导岗位上来。有名的全国劳动英雄赵占魁,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劳动部副部长,现任西北总工会副主席。由于工人政治地位的提高,工人迫切要求学习文化、技术。西北总工会设立了工会干校,各省、市工会也都举办短训班,选拔培训了一批优秀工人,有的还被选送大学或专科学校深造。

    西北区代表团成员之一,西安市大华纱厂工会主席冯彦生在会上,就该厂工会在私营企业发展生产中贯彻“发展生产,劳资两利”政策,促进了企业生产的提高,改善了职工生活做代表发言。

    工会七大是新中国成立后举行的第一次工会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工会七大的重要功绩是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及时为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明确了新的方针和任务,对于指导工会发动工人阶级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会工作和工会理论产生了重大和长期的影响。

    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西安市总工会认真贯彻党的总路线和全国工会“七大”精神,以五三厂经验为镜子,按照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会工作方针加强工会建设,开展工人运动,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以大工业基本建设为重点,积极投入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中。                    文\图巴新建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