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看未来!
春和景明,万物复苏。在西安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里,“未来之瞳”科学公园作为城市文化新地标,正悄然崛起于丝路科学城中央创新区的核心地带。“科技为眼,自然为脉”自2024年底开园以来,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今天就跟随记者的脚步来探寻这片生态科技乐园吧。
公园里的“生态之瞳”
西安“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坐落在西安高新区中央创新区的核心地带,用地面积13.6万平方米。步入公园,最先吸引目光的是核心区域“瞳湖”——一片如眼瞳般的圆形水域。湖水清澈,倒映着蓝天与岸边的绿植,但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的“血液”并非普通自来水,而是来自西安市第七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这些水经过永安渠水系的自然净化,转化为可滋养生态的“生命之水”,公园采用再生水与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实现再生水生态利用与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而在湖中几只悠然自得的鸭子,更为这幅科技与自然交织的画卷增添了几分灵动。
让科学“活”起来
未来之瞳的魅力远不止于生态。这里有许多互动性与趣味性兼具的科普装置,以艺术化的方式传递科学知识。记者来到互动装置“听雨的屋檐”下,人工雨洒系统模拟雨滴敲打瓦片的声音,沉浸于自然韵律中,感受“水润城市”的设计理念;而“时光流转”装置则以古代“莲花漏”为原型,与丝路科学城内的国家授时中心遥相呼应,隐喻时间的长河串联古今科技。
青山绿水画里的大剧院
沿湖而行,旁边的西安大剧院也是拍照的绝佳打卡点。大剧院外墙以古城墙为灵感,使用青绿琉璃砖和石材混合砌成,颜色就像一幅青绿山水画。据了解,它拥有约1600座的歌剧厅、1300座的音乐厅、1000座的实验剧场以及300座的综合排演厅,能够满足不同艺术形式的演出需求。公园设计者、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还将山水建筑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城山相映”的布局,让建筑与自然互为背景,形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城市诗意。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不仅是一座公园,更是西安城市转型的缩影,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在这里,孩童追逐科学的光影,长者静听自然的声音,而城市,正以谦卑的姿态与自然对话。若你厌倦了喧嚣,不妨乘地铁6号线至此,感受这场科技与自然的双向奔赴。未来之瞳,不仅睁开了凝视未来的眼睛,更点亮了城市人文的温度。
(赵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