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 一本书 西安这家面馆藏着诗与远方
在西安长安南路,有一家别具一格的砖瓦窑老碗面面馆。80后老板徐德芳,是个怀揣着浓厚国学情怀的人。
“没特意去设计什么,哪儿有空地儿,就找木工打些书架,把客人捐赠来的书一本本摆上去。”徐德芳笑着说道。如今,这小小的面馆里,藏有近3000册书籍,而且每天都有新的书籍加入这个温暖的“书窝”。
到了饭点,店里便热闹起来。食客们点上一碗面,在等待美食上桌的间隙,随手从座位上方墙面书架上取下一本心仪的书,悠然地翻阅着,时光在书香与面香中缓缓流淌。
徐德芳从小痴迷国学文化,心中一直有个书院梦。曾经四处游学、出差的经历,尤其是贵州遵义那浓厚的书院风气,以及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留下的深深文化印记,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他心中热爱文化的火焰。身为江西人、陕西女婿的他,最终在长安南路开了这家满是书香气息的砖瓦窑老碗面面馆。
今年3月,面馆推出了“旧书换面”的活动,瞬间,这里就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共享书房。新旧书籍在食客之间不断流转,借书只需加徐德芳微信告知借阅信息,而且没有归还时间的限制。许多爱书人都十分守信用,甚至外地游客凭借着借的书,下次来西安还能换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慢慢地,这家面馆成了不少人津津乐道的好去处。
华中师范大学日语专业大四学生周远宜是这家面馆这几天的常客。她说:“这里不光面好吃,还有浓浓的书香之气。虽然电子书很方便,但我更喜欢纸质书那淡淡的书墨香气,而且在书上做笔记也更有感觉。”
面馆打烊后,徐德芳总会抽出时间,用毛笔小楷认真地抄写《传习录》。他说,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追随了他很多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从中找到启发。他偏爱国学类书籍,《传习录》更是被他用毛笔小楷通抄了两遍。在徐德芳看来,读书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只理解表面意思,而在于是否真的去践行。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面馆将开展长安墨书友会活动。活动的宗旨是同舟共进,共同成长,大家一起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在提升知识的同时,注重个人素质、修养以及品质的提升,让书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全媒体记者 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