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24小时工会驿站
城市角落里不打烊的温暖
九月以来,西安秋雨绵绵,凉意渐浓。
“出门时还好好的,怎么又下雨了。”几名没带雨具的游客边说边扫码走进大雁塔北广场附近的红雁塔工会驿站。工作人员见状,为他们递上一次性雨衣。
“这下能接着逛了!”游客们穿上雨衣,笑着走出驿站,又继续游玩去了。
这样温暖的场景,每天都在各工会驿站里上演。
从晨光熹微到华灯初上,城市始终步履匆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迎着朝阳启程、伴着夜色奔忙,那些户外劳动者身影穿梭不停,当他们疲惫时,何处可寻安宁?近日,记者走进24小时不打烊的工会驿站,探访工会精心为户外劳动者打造的“避风港”,无论何时来,这里亮着灯、备着热水,实实在在地温暖着奔波的人。

时间:9月19日清晨6时40分
地点:大雁塔北广场红雁塔工会驿站
体验科技与便捷
清晨6时,大雁塔北广场凉风拂面,环卫工人已开启一天的忙碌。一小时后,完成第一轮清扫任务的环卫工张彩霞,直起腰走向红雁塔工会驿站。
“嘀嘀嘀嘀……”随着密码输入,驿站门应声而开,电子提示音随即响起:“欢迎来到工会驿站。”张彩霞走进驿站,拿起自己在这里存放的水杯,熟练地接了杯水坐下。“自从有了工会驿站,我就有了歇脚的地方,能喝水、热饭、充电,还可以看书,很方便,再也不用麻烦旁边的商户了。”张彩霞说,工会驿站让她感觉很“温暖”。
驿站里,城市综合执法人员稍作休整,准备接班;刚下夜班的保安给手机充上电,放松地靠在椅背上,舒缓着一夜工作的疲惫……
可以看出,这里已然成为了他们每日工作间隙的“能量补给站”。
红雁塔工会驿站位于雁塔区雁塔北路,紧邻大雁塔北广场,24小时开放,兼具智慧化、数字化特色。驿站配备空调、冰箱等基础设施,设置智能触摸屏便于查询招聘信息与地图,还提供雨披、针线盒、工具箱等便民物品。记者看到,医药箱内常用药品、酒精湿巾等一应俱全。
“智能化工会驿站不管是在服务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红雁塔工会驿站站长雷天运介绍,工作人员可通过智能监控实时查看画面、双向语音对话,远程系统还可监测安全、遥控断电等,保障驿站无人时安全运行。
也正因为如此,在工作中,雷天运通过查看监控画面,发现有一名二十几岁的小伙子经常在驿站逗留五六个小时以上。他先是通过语音对话初步了解情况,随后前往驿站与小伙子面对面交流。原来,这名小伙子姓贠,家住蓝田县。前段时间,他将打工攒下的钱以及从父母那里要来的钱用于网络投资,结果遭遇失败,一直不敢回家。如今,他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因无力承担房租,驿站便成了他临时的“港湾”,上完夜班就来驿站休息。
在了解了详细情况后,雷天运耐心地与小贠沟通,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并建议他先找份工作安顿下来,再从长计议。随后,雷天运仔细询问:“你是什么专业?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并认真进行信息登记,还带着小贠在驿站的触摸屏上查看招聘岗位,说:“有合适的,就联系用人单位安排面试。”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我相信这些困境都是暂时的。”小贠说,虽然困难本身无法立刻消除,但周围善意的人和温暖的事,让他有信心跨越难关。
在这里,记者感受到,从便捷的服务到暖心的关怀,智能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位普通劳动者都能有尊严、更方便地享受到这份便利和温暖。
时间:9月18日12时
地点:碑林区盛安广场 碑林区网约车行业联合工会工会驿站
感受书香与宁静
明亮的灯光、舒适的座椅、一整面书墙……位于碑林区盛安广场负一层,有一家24小时的工会驿站,这里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工会驿站的功能,更像一间温暖的“文化客厅”。
原来,这里是碑林区网约车行业联合工会精心打造的,集“司机之家”和“工会驿站”于一体,服务网约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的阵地。不仅解决了户外劳动者的就餐、停车、如厕等基础需求,还专门针对网约车司机开展不定时的各类知识培训,定时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同时提供健康保障、纠纷调处等社会服务。
这里的书籍种类非常多,从小说散文到职业技能,从党的理论知识到历史哲学、艺术生活,几乎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记者看到,不管是稍作休息,还是充电等候、热饭吃饭的人,都会先寻找翻阅自己喜欢的书籍。
9月18日,这里还开展了一场读书分享活动,网约车司机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大家一起讨论书籍的主要内容与精彩片段,也分享了这些书籍对本职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的启发。“朋友告诉我,这里有一家驿站,还经常搞活动,今天就来感受一下。”张师傅说,没想到这里的环境这么好,还正好赶上读书分享活动,让整个身心都放松了。
记者了解到,来驿站休息的网约车司机比较多,其次是商场营业员、保洁员、外卖员、环卫工等。碑林区网约车行业联合工会主席王韦翔介绍,网约车司机在给汽车充电过程中,有很多会选择到驿站放松休息;商场的工作人员,则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这里热饭、吃饭。
薛师傅是这里的“常客”。作为网约车司机,薛师傅每天至少12小时“泡”在驾驶座上,握方向盘握到手指发麻,久坐导致腰背僵硬,连活动筋骨的空间都没有。薛师傅说,以前充电可遭罪了,守着充电桩干等时,只能窝在车里刷手机,冬天冻得直跺脚,夏天闷得一身汗。想找个歇脚的地方,要么收费贵,要么距离远。现在不一样了,充电时能来这儿吹吹空调、喝杯热水、看看书,还能活动下僵硬的身体,要是赶上活动还能跟人聊两句,不光身体歇过来了,心里也觉得踏实、不枯燥了。”
如今,像薛师傅一样的许多网约车司机都是这里的“常客”,白天跑车间隙,都会来工会驿站稍作休息;夜里车辆需要补电时,也总会选择这里……
在忙碌的工作间隙,能有这样一个地方让自己沉静下来,充充电,非常宝贵。这里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座位,更是一份精神的慰藉。
时间:9月19日20时
地点:未央区百花门业建材家居城工会驿站
畅享安全与暖意
19日,记者来到了烟火气息十足的未央区百花门业建材家居城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驿站就设在家居城出入门的正中间,一目了然。
踏入这座通体玻璃的工会驿站,通透空间里木质桌椅流淌着温润的古典气息,长沙发柔软的弧度传递着无声的关怀,轮椅等设施静静伫立,将细节处的人文关怀融入了每个角落。
夜幕降临,驿站便成为这里最明亮的“坐标”。
刚逛完家居城的王女士又累又渴,看见驿站灯亮着便走了进去。王女士笑着说:“好得很,逛完商场还能休息一下。”19时30分,市场保安队队长寇超,在商场巡完逻后,也走进了驿站。这是他休息时间来过最多的地方。寇超笑着说:“安保岗位是24小时值守,分两班倒,夜班尤其熬人。自从有了这驿站,不用怕夜难‘熬’了。”
这间驿站面积虽小,却承载着多元服务功能。从商场安保人员、商户、顾客,到往来奔波的货车司机、搬运工;从守护环境整洁的保洁人员,到忙碌穿梭的交警城管、出租网约车驾驶员,再到争分夺秒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都会经常“光顾”这里。
驿站内每一件设施都精准匹配实际需求,最贴心的当属角落的应急药箱。药箱里消毒棉片、创可贴、碘伏、纱布等医疗用品一应俱全。搬运工陈师傅对此深有感触:“搬运货物难免磕磕碰碰,有一次手被划破,我第一时间跑到驿站,用这里的消毒和包扎用品及时处理,特别方便!”还有一次,一位老年人逛商场时,捂着胸口特别难受。工作人员见状,立即将老人扶进驿站休息,并从应急药箱拿出救心丸,为其服下。随后,老人症状减轻,被亲人接回了家。
“我们这里,轮椅也比较‘抢手’,经常不在原位上。”驿站管理员樊粉荣说,市场商户比较多,偶尔就会有行动不便的,还有来逛商场的老人,他们总会第一时间“抢走”轮椅。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配置,都精准戳中了劳动者的日常痛点,让小小的驿站成为大家信赖的安全“港湾”。
从书香弥漫的商场,到科技赋能的景区,再到安全守护的市场。这三个驿站,只是城市中无数个工会驿站缩影。
近年来,西安市总工会按照“工会自建、政府兴建、社会助建、集成共建”的建设思路,挖掘整合“六大”资源,不断强化驿站建设。目前,西安市已建成并正常运行的驿站共计1124家,其中,智能化驿站15家,24小时驿站53家,延时驿站184家,全市最美驿站200家,全国最美驿站19家。全市各级工会从精准满足户外劳动者需求入手,发动社会资源,依托驿站开展关心关爱、培训提升、法律宣传、就业帮扶、送温暖、送清凉、送健康、送文化、入会服务等各类普惠性服务活动,年服务230万余人次。
这些驿站虽形式各异,却拥有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对奋斗者的关怀,对每一个平凡个体的深情致敬。
致敬每一位为生活努力奔跑的人。愿温暖常伴,夜色不寒。
全媒体记者 苗莹 郑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