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工厂进阶记
——西安智能工厂“先进”领跑
今年6月中旬,陕西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出炉,西安拿下61席,居全省第一。西安卓越级智能工厂再添5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增至61家。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一股“智”造新风吹遍西安产业集群。
这背后,是一条看得见的“智能工厂”进阶路线。西安的目标很明确——让传统工厂越来越少,让“聪明”工厂越来越多。
开创中药生产“连续流”新模式
在西安高新区,一座看似安静的工业园区内,正在进行一场中药生产的智能化革命。
走进清华德人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的幸福大健康高技术产品生产基地,高低错落的厂房和办公楼依次排开。整个厂区安静整洁,看不见排污排废,也闻不到异味。
在外包装生产线上,一箱箱生血宝合剂正在完成贴标、装盒、码垛、装箱等程序。机械臂稳稳抓取,整齐码放。整条生产线基本实现了无人化作业。平均每分钟就有近200瓶合剂产品下线。智能制造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人力劳动,还大幅降低能耗22%以上。
“连续流制造”是这座工厂的核心创新之举。它打破了传统批次生产的局限性,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设备布局,实现了生产线的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传统中药生产流程长、环节多,需要大量人工操作。”清华德人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总监王武介绍:“现在,中药液体合剂实现了从提取、浓缩、离心、配置、灌装到外包装的全自动化“连续流”生产。”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据了解,幸福制药的生产基地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生产周期缩短20%,人力成本降低70%,能耗节约高达50%。
产能提升更为惊人。以合剂生产线为例,原来日生产5万瓶,现在达到30万瓶。这意味着每天可多满足25万患者的用药需求。
比头发丝还细的光纤以全新姿态“诞生”
在西安西古光通信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里,细如发丝的光纤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制造出来。
走进西古光通的2.8万平方米厂房,比头发丝还细的光纤正以全新姿态“诞生”。“从一线生产来看,升级后的变化在传统生产模式下不可想象。
“更重要的是,5G智慧工厂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精准智能决策。”西古光通光缆生产负责人张刚飞说道。
在光纤制造车间,一根直径15厘米、长3米的预制棒要经历超过2000℃高温的炙烤发出炫目光芒后在高温下软化,通过牵引拉成细丝。
经过加热、冷却、投敷、收线等工序,预制棒被制成一根直径仅为125微米的光纤——比头发丝还要细。这些纤细的光纤随后进入光缆制造车间。在这里,它们被包裹上“外衣”,变身为不同粗细的光缆,发往全国各地。
整个生产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5G技术让机器之间实现了无缝通信和协同作业。
效率飞跃,数字说话。5G智慧工厂让设备响应时间提升60%,质检效率比人工提升15倍,生产效率提升25%。通过三维看板,生产异常发现时效提升80%,安全隐患识别率提升至80%,降本增效每年累计等效减排19.5%。
作为中国光通信行业的先行者,西安西古光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如今,升级后的5G智能工厂不仅智能,还很绿色。
它首次将碳排放数据全面纳入生产排产模型。运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系统生成兼顾生产效率与低碳目标的最低碳排放排产方案。这种方式实现了生产与碳排放的动态平衡,工厂因此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为实现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双化协同发展,西古光通于2021年成立系统集成事业部,将业务延伸至智慧校园、城市及园区等智能化解决方案。
事业部设计研发负责人杜学文介绍,他们利用物联网、5G和AI构建“可视、可管、可控”的数字孪生校园,现已落地西安十余所学校。
屏幕发光材料“智造”新生
在西安高新区,一家名为欧得光电的企业正以智能化的方式生产着让手机屏、电视屏发光的核心材料——OLED有机发光材料。
这里没有传统的生产车间,没有工人们忙碌穿梭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实时监控的数据大屏和严格受控的生产环境。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欧得光电已在OLED新材料结构开发上完成了2000多项突破。
在欧得光电的实验室与工厂内,闻不到刺鼻的气味,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和人性化的设计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化学工厂的刻板印象。
“这也是我们下定决心升级实验室与工厂的初心,我们化工行业工作者也可以拥有像白领一样的工作环境!”西安欧得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莺歌说。
屏幕发光材料作为精细化工类产品,品类繁多。不同品类所需生产时间及设备工具各不相同。信息化实现了设备参数、生产温度、体系要求等的标准化,使生产能严格依循数据执行。升级后的“智能工厂”可以支持产品多样化生产,显著提升了在多订单、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中的响应能力和效率。
截至目前,欧得光电已成功研发新品3000多项。中试、批量生产产品百余种。几十种材料已实现产业化转化。应用至智能手机、VR、高端汽车等终端消费市场。
据了解,未来欧得光电还将继续开发最前沿的OLED产品终端材料及中间体,而智能升级后的工厂也将激发欧得光电无限潜力。
(刘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