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乡农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
——一位90后“新农人”的兴农之路

10月15日,薛超在直播带货。
毕波波 摄
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转型成为网红主播,在直播平台展示农耕场景,推荐特色农产品。
在秦岭山区,就有这样一位90后返乡创业青年。近10年,他用一部手机,一个个短视频,助力家乡的山货出圈,成为网红产品,甚至把整个村子都带出了名。他就是用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人”薛超。
眼下,正是秦岭山货陆续成熟上市的日子。10月15日,在洛南县麻坪镇陈台村,薛超的电商服务站堆满了新鲜的山货。
薛超说:“最近收了村民的很多山货,有核桃、板栗、木耳,直播间已经预售出去500多公斤。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收购村民的山货,给顾客发货。”
从2016年冬天回到家乡创业至今,薛超的电商之路走了近10年。说起当初的选择,薛超表示,在西安做生意时,他心里就藏着一个“兴农梦”。“当时,村里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每次回家看到他们种的农作物摆在院子里卖不出去,我就想,能不能通过互联网帮他们把农产品卖出去。”薛超说。
2017年,薛超创建了“原乡记忆”农特产品品牌,开始用手机记录真实的乡村生活。家人吃饭、乡亲们干农活……这些朴素又温暖的视频,吸引了近30万粉丝关注,全网播放量累计超过4.3亿次。
截至目前,他已经帮村民销售核桃、木耳超过10吨,其他农产品1万多公斤。
薛超说:“帮助父老乡亲把农产品卖出去,吸引更多城里人来村里游玩,给村民带来收入,是我的目的。”
陈台村村民陈小平说:“村里核桃产量比较大,线下很难卖出去,但是薛超通过直播带货,十几分钟就在抖音平台卖出去了。”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善于琢磨的薛超还带领村民建起生态农场、丛林越野摩托营地。
2018年底,薛超建起了电商服务站,组织直播培训,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8名青年在他的带动下回乡创业。近年来,薛超先后被评为“商洛好青年”“陕西好网民”。
对于薛超来说,最大的成就并不是获得了荣誉,而是父老乡亲发自内心的认可。“我想通过运营视频账号,吸引更多热爱家乡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薛超说,“乡村发展关键在人,只有更多的人来到咱这儿,才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毕波波 宋洁 卫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