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模精神刷亮新时代新征程

浏览: 765

勤者能劳,多勤多劳者生巧,多勤巧劳者善造。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早已根植于中华儿女的血脉精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真挚关怀下,“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逐渐成为时代共识,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说,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这是对劳动者的肯定,也是对劳动实现梦想的礼赞。

20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西安市土门工人文化宫南院,一座“劳模精神展示馆”历经4个月的精心布展,隆重开馆。这是对新时代劳动者的使命召唤,也是弘扬劳模精神的具体实践。

展示:让历史“开口说话”

劳模精神展示馆分为序厅、正厅及尾厅三大版块,正厅是展示馆核心版块,按照时间轴和劳模精神发展历程,区分群星耀九州、回首来时路、走进新时代3个展示单元,分别展示全国、陕西、西安地区劳模风采和劳动精神的丰硕成果。

走进劳模精神展示馆序厅,“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的标语映入眼帘,头顶正上方“全国劳动模范”的巨型徽章闪闪发光,两侧写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字样。

正厅里讲述了各个时期、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像“两弹元勋”邓稼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梦桃精神”的原型赵梦桃等,把他们的事迹以图、文为基础,采取现代声、光、电的表现形式,把劳模精神立体地展现出来。

其中,在“走进新时代”单元有一个创新亮点版块,叫“劳模佳话”,这里集中了8个关于劳模有趣、感人的小故事,他们中有母女劳模、父女劳模、夫妻劳模、全家劳模、同名劳模、劳模演劳模等,只需拿起展板旁的听筒,他们的故事便会映入耳畔。

“像这种形式展现劳模精神,还是第一次见。”退休职工吕奶奶说,整个展厅汇集了各个时期的劳动模范,不仅有西安市的,还有全国、省一级的劳动模范,其中也不乏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劳模。展厅根据劳模的事迹特点,进行实景还原,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劳模物品,在多情景的交流互动中,让人感受到劳模就在身边,“劳模精神”可亲、可敬、可学。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薛振虎说,自今年3月2日经西安市总工会主席办公会研究决定后,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就全面启动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党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西安市总要依托劳模精神展示馆,大力学习宣传弘扬劳模精神,引导广大职工见贤思齐,争当劳模,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建功立业新时代,汇聚起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追赶超越的蓬勃力量。

近年来,西安市总工会下大力气弘扬、传承、光大劳模精神,关心、尊重劳模。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的要求,把清租出来的场地用来建设劳模精神展示馆,是工会聚焦主责主业的具体体现,也是在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让劳模精神在古城大地上开花结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工会系统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的重点工程。

奋战:用劳模精神建劳模馆

劳模精神展示馆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后,市总立即成立了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建设专班,工作专班下设策划文秘组、资料收集组、项目建设组、运营管理组4个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工作机构,经过4个月的共同努力,劳模精神展示馆落成了。

一张张劳模照片,一件件劳模物品,展示了我国各个时期的劳模,为了党的事业、国家的建设发展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让参观者在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创业故事中,激发力量,感受劳动光荣。

“接到任务是3月上旬,感觉责任特别大,更感使命神圣。”王罡是资料收集组的一员,从项目前期征集劳模史料、文献缩编,到建馆期间实地走访劳模本人、劳模亲属搜集照片、实物,王罡全程参与。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去临潼区南庙村庞玉芹红色教育基地,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庞玉芹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收集组通过区工会与教育基地人员取得联系,再三沟通却被告知物品都被封存在展示柜里难以取出,眼看就要无功而返,可收集组不死心,半路折返再次游说,真诚的态度打动了对方,最终协助他们打开了展柜,拿到了珍贵的资料。

建设劳模馆是市总工会劳模管理和劳模宣传工作的一个里程碑。期间,资料收集组人员共缩编文献15万余字,收集照片3千余张,实物展品近千件。他们只是劳模精神展示馆工作团队的一个缩影,却展现了新时期工会干部“功成未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

入伏后的西安,持续高温,在施工现场,坐在轮椅上的木工班组组长谭友良就显得十分与众不同。有着25年从业经验的谭友良是湖南人,这次专门从施工单位总部调任来西安参建,在一次施工作业中,他不慎扭伤左脚,导致骨裂。谭友良仅仅休息了短短两周,就又重返岗位。“这次建设中,我看到了很多劳模的先进事迹,他们对待事业的热情,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都激励着我,只有努力把劳模馆建设好,才能向他们表示我的敬意。”

随着劳模馆进入开馆倒计时,一支由4人组成的劳模解说团队走到了台前,她们是从市总各事业单位中抽调出的精兵强将。

边家村工人文化宫党支部书记修亚莉是这支解说队伍的负责人,为了圆满完成任务,修亚莉全程陪同4名解说员一起背讲解词,一字一句地修改提炼。一遍遍在展厅反复练习走位,将每一个指引的手势、鞠躬的幅度训练再训练。在即将开馆的那段日子里,她们从早上进馆到晚上离开,这支队伍每天的练习时间超过14个小时,周末施工间隙,她们悄悄来到展区,反复练习发声、走位、手势,硬生生从一个门外汉练成了一个个连参观者感到惊讶的准专业水平。

奏响:劳动托起中国梦

7月23日,开馆日。

来自全市200余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一线职工代表,成为首批参观者,共同见证了劳模精神展示馆开馆的高光时刻。

随着揭牌仪式的举行,劳模精神展示馆渐渐露出真容。展厅里每一个劳模的名字,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每一幅劳模的照片、每一个光荣徽章、每一个劳动场景,都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的缩影。移步其中,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劳动的魅力和精神热浪。

群星耀九州单元展区,集中展现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全国劳动模范。陕西省劳动模范陈艳,看着眼前母亲于素梅的照片,几度落泪,“看到母亲受到这样的礼遇我很开心,我始终记得她教育我说‘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人民的修脚工’。”为了传承母亲的技艺,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陈艳联合西安市总工会创办了于素梅脚病修治培训基地,为广大下岗职工和社会青年传授修治脚病的技术。“技艺需要传承,精神更需要延续,我将踏着母亲的足迹,做好人民修脚师。”

在回首来时路单元展区内,讲解员向大家仔细介绍着“用双脚谱写奋斗人生”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姚伟的感人事迹。展柜里姚伟的两枚勋章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姚伟置身于此,感到无尚荣光,“我的成长离不开党和政府对于残疾人群体的关心关爱,我是西安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受益者、见证者、参与者。”看着展示柜里的勋章,姚伟眼神坚定,他说:“带着这份殊荣,今后我要激励带动更多残疾人朋友自尊自立、自强不息,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展馆内,每一个时代的劳模都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展示出强大的人格魅力和惊人的信念毅力。在劳模佳话单元,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劳模故事,让人潸然泪下。伉俪情深的夫妻劳模王学武和寇玉徽为柴窑文化倾尽所有,当王学武通过听筒重温那段岁月时,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揭开柴窑文化的千年之谜,是一段极其艰辛的过程,但我们从不后悔。”王学武说,看到自己和爱人守护柴窑的故事被记录在展示馆里,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守护瑰宝就是守护民族精华,这是他们人生最幸福的事,必将终其一生。

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伟大的书写者。展示馆里,一个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鞠躬尽瘁的时代劳模,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用一生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感动激励着广大职工群众。

“史翠荣是西安市新城区市容环卫管理委员会解放路管理办公室女子道路清扫班班长,在全年上百次的各种形式检查中全部得满分……”保洁员刘尔银听着讲解员对劳模史翠荣的介绍,震惊之余更感自豪。他说:“我从来都不知道保洁员也能当劳模,她是我的榜样,我要向她学习,做好本职工作,为扮靓西安尽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

陈全钢是莲湖区城管局应急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员,这次参观让他受益匪浅。“参观中,我看到了劳模身上的那股不怕苦不怕累、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对我们来说,要把这种精神转化为立足岗位作贡献的动力,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为即将到来的十四运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劳模精神展示馆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让劳模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的光芒,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也在不断锻造、鞭策着每一位劳动者,汇聚起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伟力和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 臧慧 唐玉洁/文 孙雯/图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