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残疾人都享有出彩人生
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即将到来,西安已经做好准备。10月11日,记者跟随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西安市执委会、西安市残联对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西安市启智学校、西安鸿鹰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进行走访。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残障儿童有机会接受康复教育,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特殊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在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听力语言康复室内,一岁半的阳阳正在接受听力训练。她从半岁做了人工耳蜗手术后,就来到这里接受听力训练。在人工耳蜗的帮助下,阳阳的语言发展进步明显,可以开口叫“爸爸”“妈妈”了。
像阳阳这样,在聋哑学校接受免费听力恢复训练的孩子有近千名,康复率达80%,均能进行融合教育,随班就读。
目前市第二聋哑学校学前康复中心在训儿童有50余名。学校对适合的听障儿童实施针对性、个别化“听觉口语法”康复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听障儿童的“听潜能”,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抢救性语言康复治疗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普幼普校学习生活。
在西安启智学校,记者看到,手工室、陶艺室、烹饪室、美术室、感统室等功能教室种类丰富,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训练。作为省内公办第一所面向智力障碍少年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适性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培智教育方法,编撰49册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让特殊孩子能更好、更早地融入社会。
残疾人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在雁塔区残联一楼的西安鸿鹰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工作室里,32岁的常青面对电脑,熟练地运用着软件,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3D蝈蝈就出现在屏幕上。
常青高中时因为一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自此辍学在家。曾经的他一度消沉,在朋友鼓励下,他了解到了鸿鹰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动画技术一无所知的他,经过一年的学习,加入了公司,成为一名正式员工。现在的他每天朝九晚五上班,薪资每月五六千元,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够为家庭分担不少经济压力。
让常青这样的100多名残障人士汇集在一起的人叫王磊。王磊自己也是一名残疾人。他在残联的帮扶下,于2017年成立西安鸿鹰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部分员工均是残障人士。2019年,西安鸿鹰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被中国残联确定为首批“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王磊告诉记者,在雁塔区残联及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公司在培训场地、水电、物业、税收及项目推荐等方面享受到了优惠政策。目前员工队伍就业稳定达到95%。新增就业20%左右。如今,鸿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已培训300多名残疾人学员,就业率达70%,近三成的毕业生月薪过万。他们就职于动画制作、平面设计、编程、自媒体等多种行业。
西安市残联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头等大事,不断在政策保障、项目扶持、平台搭建、高端培训和科技支撑上下功夫,推动新时代西安残疾人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已经有2.4万名残疾人享受政策扶持,成功就业。
残疾人竞技体育成绩突出
传球、带球、过人、射门……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足球队的队员们在绿茵场上训练,跟正常的足球比赛不同,这里没有欢呼呐喊,有的只是手势和表情,但热情和激情却丝毫没有减少。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聋哑足球队是西安残疾人体育领域一块响当当的“金子招牌”,
在今年6月先期举行的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五人制聋人足球比赛上,这支足球队代表陕西出战,五人制足球队男队、女队获得一金一铜的佳绩。
除此之外,董飞霞、吴春艳、彭伟楠、周飞飞等一批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在残奥会、残运会、全国锦标赛、世锦赛等大型赛事上取得非凡成绩。
运动员顽强拼搏取得优异成绩,这是西安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生动写照。自2016年以来,西安市每年利用体彩专项资金和财政资金,先后举办了特奥足球融合活动、特奥日、全民健身日、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性残疾人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人数、活动规模和质量都在逐年提升,推动残疾人竞技体育取得长足发展。
本报记者 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