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十个方面为19万残疾人做好保障
本报讯 (记者 唐玉洁) 近日,西安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西安市将编制印发《西安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西安有196197名持证残疾人,在过去的五年里,西安市从十个方面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农村贫困如期脱贫
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实现全覆盖,累计完成1715户;27148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残疾人绝对贫困问题。残疾人自强脱贫精神得到广泛宣传,本市残疾人王磊、魏国光荣获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并受到习总书记接见,给广大残疾人以极大精神激励鼓励,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和扶残助残美德。
基本民生稳定保障
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两项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均达到100%,惠及8万多残疾人。落实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资助政策,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
基本康复服务全面实施
全面建立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十三五”期间共为残疾少年儿童提供康复救助15906人次。西安市互联网+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也已上线运行,康复救助项目现均已实行网上办理。持续开展精准康复行动,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达到了85%的预定目标,累计9万多名残疾人得到了康复救助,适配各类辅具45000余件。
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开展自行助学活动,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6%;实施残疾人远程学历教育资助项目,200多名残疾学生进入中央电大西安残疾人学院接受高等教育。
劳动就业不断提升
组织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近2.8万人次,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9881人次,累计2.4万名残疾人实现了多种形式的就业。全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在全省及副省级城市处于领先,其中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
托养服务有力推进
积极开展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等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五年来共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安养12945人次,为3884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为1630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在每个区县都设立盲文图书馆,通过举办残疾人艺术节、文艺汇演、书画展等展示残疾人艺术才能,向社会广泛宣传残疾人自强精神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全国特奥日”“全民健身周”“体育关爱进家庭”等特殊体育项目和健身活动,涌现出董飞霞、吴春艳、周飞飞等一批国家级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全力筹办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残疾人参与群众运动空前活跃。
权益依法得到保障
不断完善残疾人法律援助救助制度,优化残疾人法律服务环节,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将“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及时并入市民热线,残疾人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
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持续优化
成立西安市残疾人无障碍促进协会,参与开展城市无障碍环境督导活动,全市无障碍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持续开展无障碍进家庭,五年来共为4485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对残疾人打开新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针对残疾人推出信息无障碍的新举措,帮助残疾人共享信息社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