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法院”柔性化解劳动争议

浏览: 420

一年时间,调解劳动争议纠纷案件30余起,成功调解10起。这是灞桥区总工会郑长福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成立一年来的成绩。从没有专业人员、没有学科背景、没有办公地点,到如今成为减轻法院行政成本、发挥“娘家人”作用的有效举措,灞桥区总工会一路走来,真抓实干,推动“工会+法院”工作取得新进展。

“工会+法院”就是要柔性化解劳动争议的同时,实现高效‘案结事了’,形成法院、工会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灞桥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聚焦劳动争议 建立工作机制

国庆前夕,一场由灞桥区总工会、法院、司法局和人社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如期召开,“上一季度完成调解9起,均集中在劳动报酬纠纷。”“在调解过程中,还有需要规范调解行为的地方。”“下一季度,我们还需要在调解技巧方面再下功夫”……参与联席会议的各部门负责人你一言我一语,不说虚话,没有客套,总结上一季度工作经验,安排下一季度工作。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成为工作室成立一年来的惯例,灞桥区总工会高度重视联席会议的召开,总结经验、明确职责、反思问题,大家坐在一起,寻找问题、商议方法,让联席会议真正开出实效,开出成绩,成为推进“工会+法院”工作的有力推手。

聚焦职工权益 化解双方心结

田某因违反公司相关制度,被公司辞退,田某要求公司赔偿相关费用,无果。双方经过一次劳动仲裁后,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为了将矛盾化解在诉前,灞桥区人民法院将该案件分流至灞桥区总工会郑长福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调解。自接到该案起,调解员便多次通过电话沟通,了解案情。

9月10月上午,调解员组织双方来到调解室,希望双方能面对面进行沟通,互相谅解。调解室内,田某和公司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不肯让步。

为了避免矛盾激化,调解员不厌其烦地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平息怨气,努力寻求双方利益的平衡点。经过调解员的耐心疏导,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并签订调解协议,企业一次支付黄某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双倍工资差额、加班费、2021年5月份工资,共计37000元整,高于劳动仲裁的裁决。

“调解是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的,大家坐在一起,有商有量,这样心里才能舒服,没有疙瘩。”灞桥区总工会郑长福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如是说。

聚焦调解前后 彰显“娘家人”担当

“感谢,郑老师!不好意思今天耽误你们吃午饭了,你们的调解工作很到位,确实为我们单位和职工化解了矛盾、解决了纠纷,作为我个人也是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原告代理人赵某某激动地握着调解员郑长福的手说道。这是发生在灞桥区总工会郑长福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门口的一幕。

郑长福是一位有着20年工会工作经验的老工会人,也是灞桥区总工会郑长福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的核心调解员。

“职工要里子,企业要面子,职工的里子就是合法合理的报酬和尊重,企业的面子就是职工不要起诉企业。”“德法相济123:法析责,德明理。原告三,被告一,二手举,支个梯。”这是郑长福在手机笔记本里记录的工作感悟。长的有几百字,短的几十字。这些长长短短的笔记是郑长福的工作写照也是调解室所有调解员的真实写照。

“在每一次调解结束后,我都会把手机号码留给职工留给企业,希望他们今后遇到问题还能想到我,想到工会。调解虽然结束了,但是服务还要延伸。”郑长福说。

在一次调解中,眼看调解工作陷入僵局,郑长福提出给原被告双方单独谈话、逐一做工作。他分别给双方陈述利害及诉讼可能带来风险,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谈感情等,劝说单位退一退、引导职工让一让;职工和单位,双方本是一条心,相互对立伤双方,握手言和大家好。

“调解工作就是需要足够的耐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为职工争得合法合理的报酬,用诚心给职工以尊重,让得到里子的职工给企业擦亮面子。”郑长福说。 (赵文青)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