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他们这样干

浏览: 693

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奇招”?

如何发挥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等资源优势,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造?

如何调动基层职工自主创新积极性,解决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的难题?

……

11月30日上午,在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院)研发楼会议室,参会的每个人都激情澎湃,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这是西安市石化农林工会举办的一场工作推进会,主题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市石化农林系统各基层工会负责人、分管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工会干部近50人参加会议。

全国技术能手、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三秦工匠李浩儒作为“东道主”,第一个上台发言。他说,“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2015年6月份就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工作室在立足本职基础上挖掘创新点,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44岁的李浩儒,是车工出身,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工会举办的技能比武活动后脱颖而出。他由衷地感激企业对他的提拔和重用。他决心,发挥技能大师引领作用,利用工作室,努力发现和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为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力。

同样来自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数字化工程部经理何利辉,今年1月在大家的推选下,又多了一重身份,成为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首任带头人。这虽然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推进会,但他的发言,一下子就引起大家思考。

“我们设计院主要是面向煤矿领域,看重经济效益,而科技研发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何利辉坦言。针对这一现状,他有感而发,“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步伐加快,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需求会逐步扩大,以设计院为依托下的工作室发展若要与制造业企业齐头并进,必然需要在新理念之下谋求新的发展思路。”

“培育和建设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任重而道远,打造产学研融合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储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成果转化率及产业化率……我们将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下去。”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现有职工417人。其中博士71人,约占职工总人数的17%;专业技术人员399人,占职工总人数的96%。在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经验丰富。中心工会主席贾群子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中心在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方面的一些经验,中心在人才招聘计划中,引聘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指导和培养中心科技人才,带动优秀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大力推进高级学者访问计划,鼓励工程和项目邀请海内外高级专家和博士后来中心进行数月到一年的访问,专门从事研究与人才培养等。

贾群子还特别提到,他们尤其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帮助指导青年技术人员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成长目标,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贾群子关于青年人才队伍培养的话题,引起了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西安市劳动模范,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西安物探装备分公司任文静的共鸣。

“伟大的事业需要一大批杰出人才的支撑。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成长发展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任文静说。

为了帮助青年职工早日成才,工作室悉心指导10名青年职工制定出个人短期、中长期成长目标,每个月定期开展技术交流、新技术培训、到科研院所参观学习等活动,帮助职工提升技能。鼓励他们早日成长为科研、生产骨干力量。

在发言的最后,她说道,“任文静创新工作室立志成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为推动公司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清华德人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部长、工会副主席罗伟则从工会工作角度,谈了自己的想法:“我们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技能比武活动,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在实践中传、帮、带,提升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

推进会交流时间虽然有限,但关于如何探索推进高技能人才成长路子、壮大系统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话题讨论却迟迟没有结束,很多新的思路和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

本报记者 申美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