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个职工家门口的“夜门诊”叫好

浏览: 453

江苏省江阴市新桥镇的职工小黎两年前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受伤致残,因与企业意见有分歧,一直未拿到工伤赔偿。今年,听说镇工会在家门口开了个专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的“夜门诊”,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揣上材料来寻求帮助。经过“夜门诊”工作人员的调解,小黎跟企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仅一周时间他就拿到了18.5万元的工伤赔偿。(据11月11日中工网报道)

设立“夜门诊”,是工会法律维权服务方式的创新拓展,这一做法值得点赞和借鉴。法律服务“夜门诊”的设立,既非权宜之计,更不是心血来潮的随意安排,而是基于对职工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最真切的了解和把握。新桥镇总工会坚持问题导向,延伸服务触角,把服务时间从八小时以内延长到八小时以外,把服务地点从工会法律援助中心(站)拓展到职工所在的社区,实现了工会法律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双向延伸。这一创新做法,充分体现了以职工为本的工作理念,把职工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会维权服务的主要目标和努力方向,真正做到了“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

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真正把工会的维权服务送到职工家门口、送到职工身边、送到职工心坎上,让他们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工会组织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新桥镇工会开设“夜门诊”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职工在哪里,职工的需求在哪里,工会的维权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期待这样的服务职工“夜门诊”多些,再多些。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