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产业当摒弃赚快钱思维

浏览: 134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趋加深,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供给“不适老”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老旧楼房缺少电梯和坡道,下楼这件小事成了一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天大的难事;餐馆吃饭要扫码点餐、商场购物需扫码支付,操作烦琐的自助终端将许多“银发族”拒之门外……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发展适老产业,大力发展养老相关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这样既能解决当下养老最紧迫的问题,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又能激活老龄产业巨大市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发展壮大适老产业为我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重要抓手。

随着我国适老产业的大力推行,各类专门针对老年群体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适老产业的发展前景持续向好。但需看到,我国适老产业目前尚处起步阶段,不少细分领域尚属空白,总体供给水平有待提高。发展适老产业,亟须从供给侧重点发力,摒弃赚快钱思维,基于老年人的需求特性对传统产品和服务进行升级重构,推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从政府层面看,各地政府要在推动适老产业发展上做好顶层设计和高位指导。通过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加大制度支持、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把公益性服务与适老产业结合起来,为适老产业发展提供更优更好环境。同时,结合本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探索“文旅+康养”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老龄产业。比如,利用山水秀丽的环境、富有营养的特色美食,为老年人提供“康养旅居”“候鸟式养老”等服务,完善延伸养老产业链,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从市场层面看,开拓适老产业新蓝海还需多方协同发力,优化升级产业供给。随着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智慧养老”已成为发展新趋势,也为适老产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应深入研究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加大老年产品研发制造力度,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辅助性及康复治疗等产品,以“好用”的产品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同时,尝试设立线上线下融合、专门为老年人提供面对面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方便试用、购买老年用品,为老年人创造“会用”的条件。相关部门要积极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推动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以及老年用品行业的规范发展,提升养老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同时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维护老年人消费权益,营造更为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

科技下沉,消费升级,“银发经济”日渐火热。多下慢功夫,相信日益完善的适老产业将会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更多便捷和惊喜,进而产生更大、更持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