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工会
劳动者
维权
视野
生活
文体/思考
服务+
劳动号
文体/思考
职工文学
读听看
时评
职工文学
深观察
[职工文学] 雨落夏日
发布时间:2023-06-14 09:58:08
阅读:168
时光如梭,忽至初夏。雨落夏日,梦入清凉。 雨是四季鲜明的曲牌:低诉时春雨霏霏,细腻婉约;高音部夏雨激荡,雷电交响;凝噎处秋雨湿眼,不说离愁;铿锵中冰雨化剑,领舞白雪。 落入四季的雨,有着四季的性格。 春雨是杜甫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夏雨是赵师秀眼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
[职工文学] 粽香里的思念
发布时间:2023-06-14 09:57:45
阅读:132
端午时分,市面上的粽子越来越花里胡哨,风味也不相同,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妈妈从前最擅长裹的常州“小脚粽”。 小时候,临近端午节的那几日,妈妈一刻都停不下来,忙着挑选青绿较宽的粽叶,忙着把放粽叶的大木盆洗刷干净,忙着把洗干净的粽叶用清水煮一下再捞出来浸泡在凉水里,还要忙淘米、忙去菜市场买五花肉和咸蛋黄。...
[职工文学] 笑谈杀猪刀
发布时间:2023-06-07 10:02:09
阅读:113
前些日子偶然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了加拿大笑星大山的视频,是他为多伦多即将举办的喜剧节做宣传而拍。大山素颜出镜,满面沧桑,老态毕露,于是下面跟了一大串留言,感慨“大山老了”“男神风采不再了”,其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岁月真是一把杀猪刀”。 “岁月是把杀猪刀”形容如流水一样飞逝的时光,就像杀猪刀一样残...
[职工文学] 推碨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6-07 10:01:18
阅读:122
陕西方言历史久远。碨,就是石磨在汉代之前的名称。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1969年1月去陕西插队的时候。按当时的规定,国家在知青插队的当年按每月40斤的标准,给知青提供9个月的原粮。所谓原粮,就是未经加工的粮食。而对原粮进行加工的主要工具,就是这个叫碨的石头家伙。 记得在第一次推碨之前,我们几个知...
[职工文学] 家常一碗面
发布时间:2023-06-07 09:59:06
阅读:109
我发现自己的口味随着年岁渐长有了变化。年轻时,我天南地北什么口味都想试试;中年后,我愈发对朴素、家常的手擀面情有独钟,更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费劲。家附近有机擀面摊,我却情愿穿街过巷,也要光顾一家现擀现卖的面摊,然后回家做一碗合自己口味的家常面,特别舒坦。 不久前,那家现擀现卖面摊的老板回乡探亲去了,...
[职工文学] 回望“六一节”
发布时间:2023-05-31 09:44:29
阅读:126
收到“快乐童年”群聚会的提议,是在儿童节前。那天居然一个不少,就像当年,相约去拔茅针,去采蛇莓。这回却冲儿童节来的。彼此忘了年龄,喝酒、唱歌、拍视频。相互叫着绰号,当年的皮相又回到了我们身上。 今天,不再买蔬菜;不再穿保安的制服、清洁工的广告衫,和失地农民、建筑包工头、KTV老板、公务员,我们在一...
[职工文学] 最忆儿时麦花香
发布时间:2023-05-31 09:38:56
阅读:141
“布谷、布谷……”神奇的布谷鸟每年总是如约而至,仿佛是神农派来的使者,提醒人们莫误农时,收割麦子。 我的故乡在南阳群山环抱的一个叫白果树的村庄,我的童年是在老家和奶奶、叔叔一起度过的,儿时的记忆虽渐渐模糊,但童年故乡麦花飘香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故乡的记忆虽清清浅浅,一碗“蒜汁苋菜叶鸡蛋捞面条”就是...
[职工文学] 小站慢时光
发布时间:2023-05-31 09:38:30
阅读:122
距离老家20公里有一小站,每天都有一趟从省城出发的绿皮火车,慢悠悠地经过。 小站很小,小到只有三四名工作人员,安检、引导、指挥乘客上下车全靠他们。母亲晕车,坐不了汽车,所以每次她从我在省城的家回老家,都要坐那趟车,然后在小站下,返程时亦会乘坐。 母亲年岁已大,我不放心她独自乘车,所以每年都会陪她...
[职工文学] 母亲的灶台
发布时间:2023-05-17 14:14:37
阅读:159
家里的灶台,是母亲每日呆的时间最多的地方。逢年过节,只要我们姊妹几个回去,母亲总在灶台边忙碌,想尽办法做她最拿手的几个菜肴。一大早母亲就要去菜市,等小辈们醒来,母亲早已大包小包地从市场回来了。虽然我们再三劝说让她在家里等着,我们去买好,她做菜我们打帮手就好,但母亲还是心疼我们,希望我们能多睡一会。母...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