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 户外劳动要预防热射病

浏览: 177

近期持续高温,劳动者防暑降温成了头等大事。其中,热射病是职业性中暑中临床表现最为严重的疾病。如何有效防治热射病,西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李彩云给出建议。

热射病症状表现

“热射病通常是由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发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等症状。”李彩云介绍,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前者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后者多发生在高温天气下,长期处于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内的老人幼儿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员身上,患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热和发红。

热射病病症表现为,患者体温高达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同时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病时患者往往病情危急、病死率较高。

如何诊断热射病

判断是否患有热射病,从中暑的角度考虑,主要表现为有无出现意识障碍即有无出现昏迷。另外,还要看患者体温,如果体温达到40℃以上,则热射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李彩云提示,劳动者持续在户外作业时,如出现发病症状,应立即做好三点:一是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且通风场所,进行物理降温。二是为患者摄入500到1000毫升的淡盐水。三是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必要时可进行吸氧治疗。

热射病能防范吗

长期处于户外工作的劳动者,该如何有效防范热射病?李彩云介绍,户外工作者可通过加强热习服训练,有效防范热射病发生。

所谓热习服训练,是在热刺激的反复作用下,使人体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逐步增强,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形态方面的适应性反应,使紧张的生理功能得到改善。

热习服训练可在高温高湿下,通过跑步、打篮球等运动方式进行。训练时,要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训练时间,每日训练1.5-2小时,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50分钟,训练周期为10-14天。

需要注意的是,热习服训练必须出大汗,只有人体达到90%以上的热习服程度,才能提高耐热力。训练中,当察觉到人体体温高于38℃时应及时暂停训练,待心率、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训练,以免发生中暑。

(唐玉洁 骆红燕)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