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

浏览: 151

全民健身事关全体人民的福祉,构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对推进健康关口前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发布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又一助力,专家们认为,这一文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的关键时刻制定的推进全民健身深入发展的重要文献,对于全民健身事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立足人民 服务全民

近年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明显改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繁荣发展,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健康,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到 2020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但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布局不优、载体不新、质量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意见》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出台的。

“立足人民,服务全民”是《意见》的最大特点之一。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世阳认为,《意见》全文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特质,致力于服务全民、全民共建、全民共享。他表示,《意见》的措施覆盖了各个年龄层面,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健身权利。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刘敏也认为,《意见》侧重了城乡区域统筹,一方面要适应人口分布和人民群众健身需求变化趋势,从以往提供“更多”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向努力提供“更好”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转变,另一方面要推动区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全覆盖。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意见》真正体现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提出为老年人健身提供帮扶,解决其运用体育智能技术困难,无障碍体育运动环境营造,青少年较好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体现出社会包容性发展的人文温度和全龄友好的理念。

直面问题 重点发力

王雪莉认为,《意见》真正意义上阐明了何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抓落实,抓效果,实打实地解决全民健身事业的“卡脖子”问题,把直面问题作为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找准方向。

《意见》从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更均衡的资源布局、更绿色的健身载体、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更科学的运动方式、更浓厚的社会氛围、更强大的要素支撑8个方面,提出了29项改革措施。

例如,《意见》针对长期存在的“一场难求”场地设施难点问题,提出“按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优化城市全民健身功能布局”,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场地设施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意见》还指出,“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规定“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

“《意见》的措施兼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出从实际出发,有据可依,有时可循。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出发,体现了为老百姓办 实事、谋福 利的责任和 担当。”王雪莉说。

一张蓝图 面向未来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认为,《意见》明晰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方向,回答了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高在哪里”的问题,向人们展示了一副未来健身生活的鲜活场景。

“《意见》从多个维度来定义‘更高水平’的内涵。在设施方面,除了提出2025年、2035年人均场地面积数量目标,还提出建立国家步道体系,推动体育公园拆墙透绿,完善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在赛事方面,提出要建立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和各级各类群众赛事体系、培养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职业联赛。”王裕雄说。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科技工作者研发了许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竞技体育科技成果,这些成果由全民共享必将创造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这是《意见》的显著贡献和亮点。

“信息技术正加快与国民经济及产业的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全民健身服务,必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使得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名副其实。”林显鹏说。


对于《意见》的深远意义,王雪莉说:“全民健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相信在《意见》的引领之下,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必将构筑新格局,助力全民健康、全民幸福,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积极作用。” 据新华社

相关链接

陕西省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获中央预算内投资7890万元

本报讯 (杨晓梅)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陕西省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7890万元,较去年增加730万元。

据了解,今年,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部署,会同各市(区)、省级有关部门积极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做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编报工作。本次下达陕西省的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支持陕西省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中标准田径跑道和足球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6大类16个项目建设,助推陕西省加速补齐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发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已完成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分解下达工作,下一步将会同省级相关部门,扎实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年度建设内容,充分发挥中央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