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创新案例622项
本报讯 (记者 苗莹) 4月7日,记者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五年来,陕西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65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实施,累计形成创新案例622项。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陕西省委、省政府紧扣省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在制度创新、产业聚集、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大胆探索。
“累计形成的622个创新案例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人文交流合作、法治建设等诸多领域。”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说,创新案例呈现出多领域、复合型改革态势,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
其中,“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多元化农业保险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等31项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和国家部委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建设项目审批‘三合两联’模式”“政务服务跨区通办”等8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六批260项中适合陕西省复制推广的共229项,其中217项已落地实施,复制推广率达95%。第七批18项改革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目前,市场活力加速迸发,新兴产业持续聚集。截至2022年3月底,陕西省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市场主体112479家,新增注册资本10754.89亿元,其中新设企业73795家(含外资企业786家),市场主体加速集聚,为全省新兴产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注入了新动能。
同时,探索形成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组织新模式等20余项创新举措,助推中欧班列长安号从2017年开行百余列提高至2021年3841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据悉,自贸试验区通过“放管服”改革、法治服务保障、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等多领域综合施策,对陕西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支撑作用。2021年全年陕西省自贸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3375.3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0.9%,同比增长25.8%。2022年1—2月,陕西省自贸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541.8亿元,同比增长30.9%,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