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试点劳动能力鉴定“只跑一次”

浏览: 171

本报讯(宗和)日前,西安市人社局联合西安仲德骨科医院创新开展劳动能力鉴定试点工作,通过拓宽申报渠道、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等创新举措,实现了工伤职工办理鉴定只跑一次、用人单位不跑路。

鉴定试点具体举措如下:

一、优化流程缩时限。以往伤病职工在办理劳动能力鉴定时要经过鉴定申请、辅助检查、现场鉴定、领取结论书四个环节,至少要跑四次、用时两个月,涉及多个科别的,仅辅助检查环节就要跑两三次。此次试点将现场鉴定从鉴定中心搬到了医院,从简单的骨科伤病职工着手,依托医院的仪器、场地和医护力量,合并辅助检查、现场鉴定环节,结合前期实施的网上申请、结论书邮寄送达措施,让职工只跑一次就完成鉴定。鉴定周期缩短至5到10个工作日,与国家规定的60日相比提速达到70%以上。

二、拓展渠道简便办。通过搭平台、拓渠道等措施,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第一是搭建平台掌上办。2021年初,手机端“掌上办事”小程序上线运行,该程序覆盖“病残鉴定”“工伤劳动能力初次(复查)鉴定”“辅助器具配置或更换”等三个高频事项,用人单位和职工通过登录小程序填写信息、上传照片,即能完成鉴定申请环节。2021年底,这个小程序累计受理鉴定申请4056件,占全部业务量69 %。第二是鉴定结论邮寄送。全面实行伤残鉴定结论邮寄送达,将结论领取由以往的现场领取转变为快递直达,群众在家即可领取结论,据测算,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使用人单位和职工少跑路5000余次。第三是短信通知查进度。通过与中国电信合作,为伤病职工提供鉴定事项短信告知服务,群众通过手机短信即可及时了解办事进程。

三、精简材料提效率。2021年4月起,西安市人社局印发实施了新版《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办事指南》,梳理了前期改革做法,提高指南指引效果。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鉴定中的一些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优化服务。一是精简鉴定所需材料。鉴定申请环节取消身份证复印件,全套医疗资料精简为主要医疗资料复印件,后置鉴定资料原件核查环节。二是简化鉴定申请表格。回应群众需求,在合规的前提下删减原表格中十余项不必要的内容,只保留职工信息、单位信息、申报事项等三项内容,有效降低表格填写难度。三是减少鉴定资料流转。医疗资料由市人社局和医院间交接,优化为各环节单位或职工自行携带。该指南实施后,方便了单位和职工办事,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2年,西安预计将有1600余名职工享受到劳动能力鉴定“只跑一次”政策。下一步,市人社局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实现病情复杂的鉴定也能“只跑一次”。同时,发展更多辅助检查医院,从减跑路次数到减跑路距离,让职工在家门口鉴定,不为鉴定烦心。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