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双赋能 西安活力无限

浏览: 135

近日,西安出台多项措施支持户外经济和夜间经济恢复发展,举办“咖啡生活节”、发放购车消费券等促消费“组合拳”,引发央媒围观;秦陵首次公布修复完成的“仰卧俑”、中国现存最早的金铜佛像首次面向公众展出等重磅消息,让西安频频登上热搜……千年古都在经济、文化多重赋能下,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消费活力”刷屏央媒

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强势回归的烟火气,传递着西安这座城市的温度和魅力。

“一些原本隐匿在街头巷尾和室内的咖啡小店,渐渐汇成集市,动感的音乐、不时传来的阵阵香气,吸引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前来‘一品香醇’。”6月12日,中国新闻网以《西安:“一杯咖啡”搅动“户外经济” 年轻人助燃城市烟火气 》为题,聚焦在西安举办的“咖啡生活节”,介绍西安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的具体举措。新华社报道《西安:推动夜间经济 释放消费潜力》通过一组灯火交错的“烟火气”图片,生动展现“夜经济”为城市注入消费活力的热闹景象,被《工人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国政府网等82家媒体采用。央广网稿件《西安稳经济出实招:购车消费券激发市场活力》则发布了“西安将发放1亿元汽车专用消费券”等利好消息。

上周,西安促消费惠民生的报道频频见诸央媒:《人民日报》6月8日文章《各地区各部门配套政策密集发力——加大纾困力度 稳住市场主体》介绍西安多个大型商超开通线上购物平台、帮扶入驻商家度过疫情难关的举措;人民网报道《释放消费市场更大潜力 各地推出扩大内需组合拳》,提到“发展户外经济和夜间经济,陕西西安出台多条具体举措”;央视网6月9日消息《多部门发挥运能优势 多措施助力农资物品运输》,点赞西安国际港站结合铁路运输最新优惠政策,为货主量身定制运输方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一系列举措。

“罕见陶俑”惊艳全网

文化的魅力历久弥新,近日,十三朝古都再次以强大的文化魅力,惊艳全网。

6月11日,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则《秦陵一罕见陶俑被修复,姿态奇特!》的消息发布后,无数网友兴奋不已。新华社、新华网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纷纷破10万+。这尊暂被称为“仰卧俑”的陶俑瞬间激发了网友们的求知欲:“有没有可能,他是在做俯卧撑?”“可能在演杂技?”……更多的网友则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征服,纷纷留言“为中华文明点赞”“神州历史的璀璨,在这里展现”……

当日,另一则文化新闻也格外耀眼——《海昏侯“旧物”做客西安 多件珍贵文物首次对外展出》。“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出土文物作为汉朝鼎盛时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本次外展陕西与秦始皇帝陵出土文物同馆展出,不仅是地域间的文明对话,更是秦汉文化的交相辉映。”中国新闻网报道如是说。

此外,西安文化连续发声,更多次刷屏主流媒体:中国日报网《中国最早金铜佛像首次在西安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展出》;新华网《1000多年前的中国“考试教材”长啥样?》;《光明日报》客户端《冲破次元壁!国内首位秦腔领域虚拟人秦筱雅正式亮相》等稿件阅读量持续攀升。

“古城之美”海外圈粉

世界文明多姿多彩,更因互鉴而愈发灿烂。近日,新华社多路记者分赴中国西安、意大利庞贝、比利时布鲁塞尔及日本奈良等文化名城,走进古老地标,发现古城之美。截至记者发稿时,推出的视频《发现古城之美》仅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已超150万次。视频在新华社官方脸书、推特主账号发布后,总到达量14426人,互动量709次,不少海外网友留言:“Great”(好棒)“Interesting”(有趣)。相关稿件《Experiencing charm of world's renowned historical cities》(中文:感受世界历史名城的魅力)也被Snippetmedia、bignewsnetwork.com等多家外媒采用。

此外,西安启动“万千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西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实现精准“画像” 、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在西安高新区揭牌开业、西十高铁陕西段首个桥墩完成浇筑等报道在光明网、央广网、中工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等平台持续推送。

(王莹)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