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她力量 ”
在这个生机勃发的初春时节,属于广大妇女的庄重节日如期而至。
在这里,我们向广大女性同胞送上最真挚的节日祝福。
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澎湃向前的时代洪流中,有她们初心如磐的坚韧跋涉、锲而不舍的奉献坚守。
她们是叩开深海勘探之门的高级技术专家任文静,是航空线束穿针引线的90后赵艺颖,是保障公交车安全行驶的车辆修理工张欣、谢静、魏娜……她们在各行各业挥洒汗水,成就梦想。
今天,劳动者报推出专题,致敬身边“她力量”,讴歌女性的伟大。
公交保修一线的女性力量
头戴安全帽,身穿蓝色工作服,带着白色手套,娴熟地拆装着发电机。
眼前,这位“女汉子”,正是西安公交保修分公司第二保修厂的一名女维修工——张欣。
平日里,似乎很难将汽修与女孩儿搭配起来,这项考验体力和耐力的工作对女同志来说着实不易。但在以男性为主的公交维修队伍中,有5%的女性,以女性特有的细心、严谨、认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扛起“半边天”。
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安城投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的女工们,一同领略她们的靓丽风采!
在公交保修一线,张欣已经干了17个年头,从最初的一名电工“小白”成长为现在的维修“高手”。在2019年保修分公司举办的纯电动车辆维修擂台赛上,打入决赛,用实力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
张欣坦言,成为“高手”的秘密就是严格要求自己。
日常的起动机、发电机维修过程中,张欣严格执行工艺规范,领取材料时认真进行核对,从拆装步骤、材料质量上细心、用心,最后在试验台进行维修后的检测。她说:“一定要确保附件维修质量,不能因为自身的疏忽导致一线班组安装后,车辆出现返工返修”。
保修分公司第五保修厂附件班修理工谢静一头扎进公交修理行业已有13年之久了,回想起刚厂时,自己也只是20岁出头的小姑娘……“刚进厂,手上也没多少力气,维修的机件返工率较高,引起其他班组各种的质疑。”谢静说,听到这些话,心里很不舒服,那时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维修技能!
此后的工作中,谢静加倍努力,主动向师傅请教,注意维修时的细节,认真做好每一步。当别人在休息时,她还在努力练习维修技能;当出现返工时,她就记下错误的原因,并反复提醒自己,同样的错误不能再次发生;当车间开展新技术培训时,她也是特别留心,主动问培训师傅要课件资料,回到家中进行自学。
在一次次磨练中,她的业务技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她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只要是自己经手的机件在完工后,她总要反复检查好几遍才肯罢休。
与张欣和谢静相比,保修分公司第八保修厂电工魏娜的身材显得瘦弱一些。她戴副眼镜,说话慢声细语。用第八保修厂领导的话来说,她荣誉不高也不多,遇到“好事”却总往后躲……
魏娜进入第八保修厂与“电”打交道如今已经近22年了。
这22年里,她每天抱着几十斤重的“铁疙瘩”进行维修,很辛苦!但是从来没听她抱怨过。“从选择进入这一行,我就都做好了心理准备!”魏娜说。
刚开始工作,她自嘲是一只“笨鸟”,时刻不忘做好“先飞”的准备,她认真对待每天重复的修理工作,不放过任何细节,却常常忘记下班打卡时间。
一次,一位驾驶员报修车辆打卡机出现故障,细心的她经过检查,发现是一个线头松开了,成功修复后,驾驶员对她赞不绝口。
通过积累和沉淀,魏娜和班组成员基本实现了机件零返修,如今,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成为了她们的要求。
而每次遇到评优表彰时,“佛系”的她总是“往后躲”。
在保修厂里,他们可能弄得满身油污,展现出职业美,但生活中,他们爱美、爱打扮、喜欢吃火锅、没事唱个歌,处处展现女性美。
在保修分公司内,像张欣、谢静、魏娜这样坚强勇敢、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女性还有很多,她们用坚守和执着彰显了新时代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本报记者 苗莹
叩开深海勘探之门
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深海战略“三步曲”。要认知和开发深海的宝藏,就必须掌握关键技术。
在东方物探公司西安物探装备分公司就有这样一位做这件事的高级技术专家,她就是任文静。
“再难,也要走下去”
“深海勘探,通俗地讲,就是给地球做CT,给海底的地貌做CT,找出油藏在哪、天然气藏在哪。”任文静说。
躺在甲板上,头上套着纸箱子。电脑里的一张照片记录了任文静在现场指挥的样子。
“在海上测试时,晕得一塌糊涂。为了不让自己看到海水,只能用纸箱遮住双眼。”任文静说。忍受着眩晕、呕吐、无力,身体已经罢工,但是大脑还在高速运转,现场所有问题,在任文静的指挥下,迎刃而解。
在辽宁锦州做海上实验时,任文静接到电话,要她赶往天津大港解决问题。那次抵达码头时已是深夜12时,从码头到施工船现场还有几十公里的距离,任文静跳上一艘橡皮艇,一路冲到现场。最终在凌晨1时上的施工船,4时不到就把问题解决了。
那天,橡皮艇开得特别快,浪打过来把人颠得老高。“我一只手抓着绳索,一只手把笔记本护在怀里,就怕它掉海里了。”
“怎么能不怕,怕也要迎难而上。那边产品定位不了,队伍就不能施工。耽搁一天,就是十几万的费用,再难,也要走下去。”任文静说。
从0到1
物探专业毕业的任文静,1996年参加工作。最初接触的是陆上、海上的采集仪器。根据单位的规划,她首次尝试声学定位产品的研发。
“我们国家相对起步晚,而海洋勘探专业性很强,需要大量知识储备,一边工作一边摸索,开始压力很大。”任文静说。
声学定位跟水底的通讯采集相关,不光要采集,还要有通讯的知识。为了补齐知识面不系统的短板,任文静回到校园,花了三年时间,潜心学习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并考取了西安交大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工程硕士。
回炉学习,一边干一边学,参加国内外的技术交流,总之,只要是对专业有用的知识,任文静都不会放过。她多次在海上进行检测、实验、技术指导,并前往非洲、俄罗斯、阿联酋等,开展项目技术交流,每一次归来,都让任文静获益匪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艰苦攻关,任文静带领项目组成功研制了声学定位系列产品,这是国内海底电缆声学二次定位产品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揭榜挂帅
时下,任文静带领项目组成员投入到紧张的海洋节点仪器核心部件的科研攻关中。
高精度授时芯片和压电检波器受制于其它国家,在国际贸易战愈加激烈的背景下,自主研发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迫在眉睫。
任文静知难而上,毅然承担此重任。“签了责任状,就必须干成。有了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加持,我相信未来,我国自主深海勘探技术一定能实现超越,从跟跑、并跑,走向领跑。”谈到未来,任文静信心满满。本报记者 申美
给航空线束穿针引线的“90后”
2021年11月的一天,正值西安深冬。在贯彻更改指令,维修西飞公司某型飞机的线束时,组员经过几番尝试,飞机前舱里的线缆和插头怎么也接不上。
“让我来”!赵艺颖半侧身子,爬进宽0.6米深1.2米的狭小夹层中,借着手机手电筒的光亮画下图纸,回到公司重新做线束,圆满完成维修任务,西飞公司专门给赵艺颖发来了表扬信。
赵艺颖是西安飞机工业(集团)亨通航空电子公司研发二部部长。
“工作踏实能吃苦,管理有条理,业务精出成果,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部门掌门人。”在公司总工纪宏生的眼里,90后的赵艺颖,通过5年的摸爬滚打,成为一名航空线束穿针引线的女匠人,可谓一步一个脚印。
飞机上有成千上万根航空线束,相互交错,就像蜘蛛网。要把相应的线束通过接插件准确无误地链接起来,保证飞机安全起降,需要的是匠心和责任心。
“第一次进车间,看到一大把一大把线束,头一下子就蒙了。”赵艺颖回忆道,为了厘清飞机上上万根线束之间的关联,她工作时间泡在车间,下班请求师傅开“小灶”,学习“解密”飞机的原理图及图纸,熟悉飞机上各个设备的位置及线束的敷设图。边学边悟,最终,她绘出一套员工看得懂的连线工艺图。
如今,赵艺颖仍清晰地记得2017年时她负责的某机型电器系统地面试验平台的线束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和大家一起熬夜一块睡板凳。” 赵艺颖说。项目中光图纸就有200多份,技术上遇到图纸与产品不匹配的地方,赵艺颖跑前跑后,到设计单位技术咨询,沟通修改设计方案,回来再试验,最终上百个技术问题逐一解决。
解决问题她是行家,发明创造她始终在路上。赵艺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连接器设计、航空电线电缆类及组件类的杂志和专业书籍,记下厚厚两本日记。每月上“亨通大学网”自学不少于20个小时,通读各个厂家的航电类零部件产品的说明书,走出去,借鉴“他山”的研发“之石”,为自己的研发设计架桥铺路。3 年来,她自行完成的《一种防水航空线束》《一种新型航空电连接器》《一种新型航空线束布线工装及电缆》新技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上大学就立志为航空强国建设尽忠效力,现在,看到圆梦的自己亲手制造、铺设线束的飞机翱翔蓝天,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荣获2021年西安市五一劳动奖章的赵艺颖这样说。
(李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