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炒勺舞人生
厨房里的肖白周,做得多说得少,一切尽在菜品的色、香、味里;创新工作室里的肖白周,花样多脾气小,凡来学习的人总能学上两手;志愿服务时的肖白周,担当多抱怨少,一句“我是党员”是他勇往直前的冲锋号……
在陕西锦翔饭庄有限责任公司,提起肖白周,人人都竖大拇指,大家不仅折服于他的精湛厨艺和贵重人品,更被他近乎传奇的经历和所获的荣誉所激励。如今的肖白周,不仅是企业的一面旗帜,更让员工坚信,一柄炒勺,也能舞动人生。
白案、红案皆在股掌之间
肖白周可能是与餐饮有缘分,念书时的他,经常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就直奔厨房,烧锅添柴,和面擀面。“小时候家里穷,觉着当厨子能吃饱饭。”如今再回想起当厨师的初衷,肖白周边回忆边笑着。
为了能吃饱饭,初中毕业后的肖白周在亲戚的引荐下来到宝鸡市餐饮公司下属的向阳阁餐厅,开始了他的庖厨生涯。
最开始在店里学白案时,肖白周几乎凌晨4点半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面、揉面、擀皮,每一个程序他都不敢懈怠,发面时咋样能让口感更宣软,天冷天热如何掌碱,一个包子如何能包出28个褶还不露馅,肖白周下了大功夫和师父学、自己钻,不久就出师了。一年多时间,常见的陕西面点小吃制作已经难不住他了。
“最开始做白案一个月工资只有80元,干了三个月我的工资就能拿280元。”肖白周回忆起自己的学徒生涯说,工资能翻倍靠得正是勤学苦练。
1994年,希望在烹调之道获得全面发展的这个农家后生,毅然西奔麦积山下,在甘肃省天水市拜师学艺,一干就是八个年头。
学习红案,对肖白周来说,相当于从头再来。那段日子,他每天4点就起床给炭炉子掏煤灰、倒炉渣,从每天3顿员工餐做起,从择菜、切菜做起,闲时就围在师父跟前学,端着装有6斤砂子的炒锅翻锅、取来餐饮碟片反复观看。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勤学苦练,3年后,在3位严师的带领下,肖白周不仅在川鲁粤菜的制作方面颇有建树,酒店的采购工作他也懂一二。
“比、学、赶、帮、超”氛围浓
2002年,肖白周重回西安,几经辗转,来到陕西锦翔饭庄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了企业的行政总厨,厨房里的大小事,都归他管。
肖白周带领的厨师团队有300余人,分别就职于公司十多个门店和配送基地。在锦翔掌勺的厨师,每个人都是能适应多岗位的全能型人才,而这一切都源于劳动竞赛。在这里,每个月都会开展不同主题的竞赛活动,像刀工、雕花、调凉菜等,老师傅带新徒弟,有绝活的带没绝活的,大家丝毫不会吝啬自己的绝技,一道菜好不好,谁做得更好,经常成为大家工作之余探讨的话题。
企业内部比完,优胜者经过企业推荐参加省、市一级的劳动竞赛,不仅提高了技艺,也收获了荣誉,说起这项机制,没有职工不说好。“劳动竞赛搭建了互相交流、切磋、学习的良好平台,各门店通过大比武提高菜品质量,每次比赛通过刀工等方式来展示自身技能。”肖白周说,劳动竞赛带动员工之间的“比、学、赶、超、帮”工作热情,提升公司整体服务质量。
2021年,肖白周带领公司厨师团队参加第八届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西北赛区),取得团体赛金奖,个人赛1金3银4铜的好成绩。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肖白周时刻不忘积极投身公益。疫情期间为社区捐赠防疫用品、蔬菜、矿泉水等,并发挥特长,向坚守在一线的防疫人员送去千余份可口的饭菜,在危难之际,彰显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为了企业的餐饮事业,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肖白周这样说,也这样做。优异的工作成绩,使他先后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西安市劳动模范、西安市职业技能带头人等称号,成为了企业和员工心中的楷模。 本报记者 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