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住的一把手
“陈总,我们打磨空间小,施展不开来,能不能给我们改善一下环境?”
“没问题。”陈孟民说完便拿出电话,给车间领导打过去:“6月10日前,必须调整好打磨班的工作环境问题。”
陈孟民是西安泵阀总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泵阀总厂)董事长、总经理。大家对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坐不住——办公室里难见踪影,不是在外跑订单就是在车间解决问题。
跑订单 保员工饭碗
西安泵阀总厂成立于1958年,2005年企业整体改制成全员参股的民营企业,是国家定点生产高压阀门生产企业。
2018年,陈孟民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面对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现状,他以市场为依托,带领大家发愤图强,走出自救之路。
从上任起,陈孟民不是下车间研究解决问题,就是去跑市场,办公室很难见到他的身影。“那时企业订单少,脑子里整天想的就是如何保住500多名职工的饭碗,尽快让企业走出困境。”陈孟民说,问题不解决,哪能坐得住。
于是,陈孟民带领全体员工主动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在“专精特新”上深耕细作,并给企业制定了10年发展规划。
陈孟民以关联技术、系统技术为纽带,充分运用系统设计和项目管理手段,把相关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单一服务”有机串联整合,形成完整功能提供给用户,建立市场链主地位。这期间,他还跑了40家重要用户、科研院所,与其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同时,陈孟民还倡导成立“西安泵阀——西安交大技术研究院”,集聚科研力量,围绕泵阀制造行业重点领域、前沿技术,聚焦研究解决技术难点、痛点及卡脖子技术问题,更精准地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2019年年底,公司拿到中俄天然气管线建设的订单。由于大口径绝缘接头的特殊材料、特殊工艺增多,给生产研制带来了难度。
陈孟民及时组织“西安泵阀——西安交大技术研究院”进行专项研究,并组成过硬的攻关小组,运用新工艺、改进工装,立项加工等方法破解了难题,填补国内大口径绝缘接头系统化研究的空白。
他还邀请专业顶层设计团队导入绩效管理体系,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和内控制度,降低战略转型的经营风险。
下班组 解决生产一线难题
6月10日,记者来到泵阀总厂打磨车间看到,一个有着100平方米的打磨车间已投入使用。
“这下可以尽情施展了。”员工魏旭兴高兴地说,现在工作起来很畅快,累了还有休息室,大家心情舒畅了,干劲也大了。
看到员工们的工作劲头,陈孟民欣慰地笑了。
“现在订单不是问题了,但企业有责任让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使其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陈孟民说,紧紧靠关心员工还不够,要着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形成有利于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陈孟民经常给班子成员说:“基层班组,就好比咱们坐地铁的最后一公里。把这个解决不了,咱到不了家呀!”
泵阀总厂有20多个班组,这段时间,陈孟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深入到每个班组,去实际解决员工面临的各种问题。
早上上班,陈孟民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班组,参加晨会;也会在参加完班组的夕会后,最后一个离开单位。
在多次深入班组中,陈孟民发现,要想让班组有活力、有凝聚力,班组长的作用毋庸置疑。“班组长是第一个接触员工的人,能随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他们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搞管理。”陈孟民说,经过研究给班组长增加了500元补贴。
目前,班组活力进一步增强。一天晚上,陈孟民来到铸形班,里面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
“你们晚上怎么到铸形班来了?”“铸形班任务重,干不完,我们就来帮忙,企业在这个地方有困难,我们就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原来,石墨班、铸形班、打磨班、开炉班等班组在共同目标上,自发自愿达成联盟,共同解决难题。
听到这些话,陈孟民深深地被打动。“多好的职工啊,有困难大家一起上,有问题互帮互助共同发力解决。作为企业负责人,我必须竭尽所能,勇于担当,要让500多名员工过上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