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高三上考场 拉满风帆且远航

来源:李江波 骆红燕 唐玉洁 申美 浏览: 245

    挥笔为青春,奋斗写人生。又是一年高考季,正是青春圆梦时。2023年高考号角已经吹响,全省33万多考生向梦想起航,不负韶华,逐梦前行,成就最好的自己。

    今日是高考的首日,全省107个考区267个考点9085个考场上,考生们挥别高三,以轻盈自信的步伐迈入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考场,沉着应考认真答卷。考场外的骄阳下是焦灼等候的考生家长,以及满怀期待的老师。

    高考是每个考生新生活的开始,同时也给全力备考的火热高三生活划上一个美丽的句号。在此,我们祝福每个考生用心仪的成绩拉满人生风帆,开始自己的远航。

精彩的高三最后一堂课让考生轻松自信赶考

我相信我可以

31.jpg

    6月2日下午5时,西安外国语学校高三(3)班班主任兼物理老师郭维一推开教室的门,只听“啪啪”两声炸响,教室门后左右站着的两位女同学拧开了礼花筒,在满空飞舞的色彩斑斓花絮的衬托下,班长王聪睿迎上前去,双手向郭维献上一束鲜花:“老师,您辛苦了,非常感谢您的谆谆教诲。”

    趁郭维老师接花的间隙,3名男生把蛋糕上的奶油抹在他脸上。一时间教室像炸了锅一样,欢笑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接着,王聪睿给副班主任兼化学老师王楠楠献上鲜花。

    这个既有仪式感又轻松愉快的场面,便是高三三班为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33名莘莘学子上的令他们终生难忘高三最后一堂课。

    教室里,黑板上方飘着气球和红彩带,中央的桌子上摆放着一碟碟分好的蛋糕,33桶可乐垒砌的可乐墙上刻有“高三三班,高考必胜”8个大字。不难看出,为了上好高三最后一课,郭维老师和王楠楠老师两人前期是做了精心策划,目的是让学生释放压力,轻松自信去赶考。

    “同学们,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我们朝夕相处了3年。平时课前课后总要求你们要努力学习,总担心你们学不好、考不好。现在离高考只有4天时间了,我只想说一点,希望我带出来的学生,无论你们走到哪里,都是出彩的,别人点赞你的能力,更赞赏你的人品。”郭维老师掏心窝子的话语重心长。 

    “你们都很努力用功,拼搏奋斗的人生不会被辜负。努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考好。你们做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上对的人。”“如果碰到陌生的题、想不起来的知识点,不要纠缠,先跳过去做拿手的题,留下时间攻克难题。”“我陪伴大家一起走过了3年,如今的你们比起3年前,多了成熟,少了浮躁;多了踏实坚定,少了妄自菲薄;相信成熟、自信、勇敢、青春的你们,能够轻松上阵,收获成功。”在两分多钟的视频中,数学、语文、生物的代课老师们有的出“妙招”,有的给同学们加油鼓劲,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祝福同学们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同学们即将走上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了,希望大家把心中那些彷徨、纠结、不太自信的情绪调整一下,抱着自信的心态迈着轻盈的脚步进入考场,奔向远方。”王楠楠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走上讲台,和老师一起在黑板上金榜题名致青春的留言板旁签上自己的名字,默默地把心愿许在心中。

    最后,在张宇畅同学的“我相信,我可以,我们彼此都关爱着”和英语老师张雅芝的“我相信你们可以做到,我相信你们都能成功”的英文对唱将高三最后一课推向高潮。

    “将来不论走到哪里,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会忘记老师们的谆谆教导,都不会忘记母校的培养培育。”下课时,33名莘莘学子道出了共同心声。                

                                     (李江波)

一位考生的高三记忆:

那段最纯粹最开心的日子

    那一年的8月,伴随着酷暑蝉鸣,怀揣着憧憬和期待,李涵博步入了高中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在开学第一天的班会上,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高考的号角即将吹响,同学们全力拼搏的时候到了!”

    那时李涵博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一个好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黑板右上角的倒计时一天天减少,李涵博的心也慢慢紧张起来,更加地分秒必争。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散落着正在背书的学生,作为一名文科生,背不完的文综,每天十几张卷子和做不完的习题,是高三生涯的常态。

    早上6:40,李涵博准时到教室早读,按照学习计划开始复习。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背诵声,不时夹杂着几声低语。教室后门的窗户上,不时会露出一双敏锐的眼睛,盯着班里所有的同学,一旦有哪位同学思想抛锚,班主任就会立刻踩着高跟鞋径直走到这位同学面前,轻轻敲击桌面,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

    李涵博的班主任是英语老师,不论班里的同学们来得多早,一进教室总能看见她的身影。在她的课上,李涵博每次都打起十二分精神,英语老师好像有“超能力”,能记住每个学生常错的题,在课堂上遇到类似的问题会直接叫那位同学起来回答,久而久之,出错率低了,同学们的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数学是李涵博的一项短板,为了提高数学成绩,每天疯狂做卷子是她的常态,不断刷题,查缺补漏。她把每次遇到的易错题和难题都摘抄下来,形成自己的错题集,厚厚的笔记本,李涵博记了4本,每1本都见证着李涵博高三这一年的辛苦付出。

    下午放学,踏着落日余晖,李涵博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和朋友们一起去学校对面的小吃城,两个人各点一份包子和麻辣烫,坐在街边的摊位上,互换美食,一天的压力在美食下肚之后,暂时被抛诸脑后。

    晚上11:00,晚自习的铃声按时响起,收拾好书包,李涵博和朋友们三五成群走出校园,昏黄的路灯下大家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毕业了,我要去旅游”“我以后想当老师”大家一起畅谈未来,黑暗中,年轻的心,炙热燃烧着。

    拍毕业照那天,同学们一大早就来到教室,女孩子们穿上了平时最喜欢的裙子,男孩子们也梳洗一番,展现出了最好的精神面貌。大家三三两两抓着老师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合影,同学们互相在校服上签名,留下对彼此的祝福。

    回忆起高三,李涵博笑笑说:“虽然早出晚归十分疲惫,但每天都充满欢声笑语,那是一段最纯粹最开心的日子,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骆红燕)

两位班主任的三年心路历程

考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6月5日下午,在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高三一班的最后一课上,讲台上的李靖望着陪伴了三年的学生,默默将这60名学生的脸庞烙刻在心底,为他们送上考前祝福:“经过一轮轮模考,大家表现得很棒,祝大家这次考得比模考还好,愿你们前程似锦……”

    作为高中部主任、物理教师兼班主任,三年来她看着学生从稚气未脱的少年,健康成长为朝气蓬勃的青年,心里满满的感动。“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教育是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巧妙地激励、引导帮助他们一步步成才。”李靖说,这一届学生和往届不同,他们是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她坚持每天检查班级卫生,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对于出现情绪波动的学生,通过聊天、谈话等方式化解心中的疙瘩。

    “00后”的孩子们思想自由,追求平等,如何做好他们的“引路人”,对从教27年的李靖来说是门新学问。三年来,学生们因疫情原因,不时居家学习,而线上学习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遇见自制力弱的学生,精神很难集中,就会出现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不掉队,她带领教师团队找方法,想办法,通过在线上课堂开展互动,增加提问环节等方式,让学生们随时保持高度集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三年来,李靖每天不到七点到校,晚上十点多离校,为的就是尽好一个老师的职责,陪学生走好这段登顶之路。她说:“我的学生就如同我的孩子,备考虽然辛苦,但能陪伴他们一同成长,是我的荣幸。”

    同样一路守护学生到高三最后一课的“芸妈”,也为52名学生一一送上了印有“金榜题名”的小礼物。

    作为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分校高三4班的班主任李芸,三年来,她与孩子们留下了太多回忆,“他们入学时的样子好像就在昨天,但转眼要踏上新的征程,时间太快了,快到让我感到不舍。”她说起班里的学生眼中带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她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技巧,创新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看着孩子们模考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她欣慰又内疚。

    欣慰的是,每一点的进步,将学生与梦想的距离拉得更近。内疚是,她的女儿也将在今年参加高考。而这一年,她从未能腾出时间给女儿补过一次课。“英语对她来说是薄弱点,我其实还蛮担心的。”李芸说起女儿眼眶有些发红,尤其是得知女儿将她和同事作为人生榜样,立志要成为一名教师时,她内心是滚烫的。

    李芸深知一名好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因此她竭尽全力带好每一届学生。这一年,她将全身心的精力放在班里52名学生身上。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鼓励为主,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踏实地做好每一个分解目标,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成为学生赶考路上最坚实的后盾,是学生们最信赖的“芸妈”。

    “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每天都是充实而快乐的,尤其是当事情太多感到分身乏术时,学生们投来的关切目光,写在纸条上关心的问候,让我瞬间化解疲惫,这一路走来我们是相互扶持,他们也是我前进最大的动力。”李芸说,由于高考回避原则,她无法送学生们进考场,但她的祝福将和孩子们同在。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一位考生家长的高三记忆:

孩子的努力让我热泪盈眶

32.jpg

    每天早晨6时30分,准备好热气腾腾的营养早餐,看着孩子吃完后去学校,苏妮才开始收拾自己。距离单位上班的时间还早,她便在附近早市逛一逛,把中午要吃的菜买回家。

    2022年7月,在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读高三的儿子张奕鸣提出了陪读要求,苏妮开始自己的陪读生活。他们租住的房子距离学校仅有六七分钟的路程,且不用过马路,省去了接送的烦恼。

    相比以往,早上可以让孩子多睡20分钟,晚上11时晚自习结束后,和同学说话的功夫就能走到家。苏妮说自己买的房子离学校其实并不远,但为了孩子多睡一会儿,以及放学路上的安全,她愿意每个月多花2500元的房钱,搬到出租房里。

    提起培读的日子,苏妮说,“这段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学业上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现在能做的是操心好孩子的一日三餐,让孩子一进家门就能吃上可口的热乎饭菜。为了孩子每天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她也是绞尽脑汁:今天早上吃的是蒸鸡蛋羹,明早就给孩子换个火腿面包,每天尽量不重样。中午饭和晚饭也一样,碳水和蛋白质也都搭配着来,特别注重营养均衡。

    她讲起了一次点外卖的经历。那天中午孩子回到家,看到桌子上的臊子面以后,说他不想吃面。尽管为了做这碗臊子面,苏妮从挑选肉、豆腐等食材上仔细把关,再到揉面擀面,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苏妮心里强烈地希望孩子能把这碗面吃光,她也知道自己只要生气发一通火,孩子拧不过自然就会吃掉这碗面。可苏妮还是忍住了。她温和地问孩子:“你不想吃面,那你想吃什么,我可以给你点外卖。但你点的外卖必须要荤素搭配着吃。”

    同事听说了这事后,都替她感到委屈,说她太惯着娃了。可苏妮却说,孩子往常挺爱吃面的,那天表示不想吃面,可能是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说孩子可能是太累了,或者是因为什么事情情绪不佳,很多原因孩子没有说,咱们也没必要为了一碗面而生孩子的气。

    事实上,孩子多数时候还是很省心的,基本上也能把为他准备的饭菜吃光。苏妮对孩子的好,周围的人人尽皆知。她常说,孩子就像水一样,得顺着孩子的脾气来。跟孩子说话,也一定要软和。尤其是孩子进入高三,正处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对孩子要有耐心,家长要特别能忍。

    日复一日,陪读的日子忙忙碌碌,过得飞快,苏妮意识到能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越发珍贵了。

    陪读的日子有焦虑,也有感动与甜蜜。有一次去开家长会,她自己都没想到会被孩子感动到眼眶湿润。

    家长会上,班主任给家长播放了一张“最美背影”照片。班主任说,这张背影照片是从班级监控影像中截取的。从监控影像中可以看到,中午放学后,别的同学都离开了教室。张奕鸣因为一道数学题没解完,迟迟不愿离开,他在班级黑板上不停地练习,直到把数学题解出来,才离开教室。

    那一刻,她热泪盈眶,那张背影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那是跟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陌生是因为她从来不知道,原来孩子比她看到的还要更努力。孩子也从未向她诉说过自己学业上的压力与辛苦。苏妮为孩子感到骄傲,更因为他的这份不为人知的努力而感动。

                               全媒体记者 申美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