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和美乡村 邂逅最美灞桥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6月30日一早,西安市“走进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站,走进了因水而生,以桥为名,山水林田齐俱的灞桥区。采访团在走村镇、看变化中悟发展,身临其境感受当地干部群众如何用智慧和汗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鲜活实践。
近年来,灞桥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灞桥实践,坚持城乡融合、产城融合,持续创新增活力,绘出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特色农产模式
醉了游人富了百姓
洪庆山、白鹿原生态如画,10余万亩樱桃和葡萄既为林为景,又得珍馐佳果。“灞桥樱桃”更是荣获2023年全国最受市场欢迎的区域公用品牌。在这里,特色农产发展模式醉了游人、富了百姓。
夏日的灞荷庄园农业科技生产示范园内,挂藤的葡萄,盛开的玫瑰……一派生机勃勃。园区以养殖、生态观光、产加销为一体。在这里,“番茄”“黄秋葵”“葡萄”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草莓”“樱桃”通过绿色食品使用许可,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户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道路。同时,园区大力发展科技种植、观光采摘、亲子科普教育、农业培训、生态展示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日接待能力达到千人以上。
“下一步农场将建设2个乡村直播间,给周边村民提供直播培训,带动白鹿原特色产品触网销售。”在斐然谷草莓标准化种植示范园,返乡创业青年刘大威用鲜甜的草莓托起致富“大产业”,点亮当地村民“莓”好生活。
斐然谷草莓园是一家专注于发展草莓高标准生产示范化种植产业的家庭农场,占地50余亩,现有草莓大棚12座,包装车间54平方米。农场采用合作社+农场经营模式,通过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销售,确保产品质量。近几年农场陆续被评为市、区两级示范家庭农场,2021年评为市级标准化示范园,大大激发了周边农户种植草莓种植积极性,对当地的草莓标准化生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灞桥区创建狄寨都市农业现代化园区(产业园)以来,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6个,农业休闲亲子教育基地3家,超过1200家企业和农户搭上互联网销售“直通车”,累计销售农产品近5亿元。
党建促振兴
迈出共同富裕新步伐
从村庄绿植养护、垃圾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等一件件小事做起,凸显党员干部带头干,调动村民主体性,在潜移默化中让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到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的提升和绿化美化的工作中,杜陵村实现了“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杜陵新画卷。
近年来,因林果经济产业发达被誉为“七彩果乡”的杜陵村,以党建为基,聚焦“四美”建设目标,率先探索了“一核三治,形体化治理体系”,被评为西安市“美丽党建”示范村、陕西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仲夏时节,漫步在村庄内,家家户户门前绿色悠然,村道干净整洁,各色花卉随处可见。
村书记蓝锦庄介绍,近年来村上全面推进党建促振兴,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党群齐心共建的工作模式,实施三级“户长制”,通过每月固定党日及特色村民议事会;设置党员“绿植养护岗”,组建“红帽子”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为贫困户打扫卫生,参与建设主题广场以及上万册藏书量的图书馆;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持续引领建设朴实勤劳、互敬互爱、和谐向上的醇美乡风。
在高标准创建美丽宜居村庄中,杜陵村人居环境得到深刻重塑,农民精神面貌持续提升,和美乡村美好图景在这里清晰可见。
立足绿色资源
促进乡村生态游产业发展
这个暑期,鲸鱼沟竹海风景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此避暑纳凉。漫步在景区内竹林石径上,微风拂过,沙沙的竹叶声,夹杂着偶尔的鸟鸣,将大自然的魅力无限放大。
西安鲸鱼沟农旅融合园是由西安白鹿塬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开发的一家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园区。园区内主要景点千亩竹林、鲸鱼湖、报恩寺,获得“关中三奇”之美称。
“我们还是多家中小学的研学基地,让孩子在平常的不同生活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强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园区不断深化放大每个景点的特色,例如百果园聘请10余位园艺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樱桃、葡萄等新品种10余个,种植面积约为3000多亩。周围山坡上郁郁葱葱,绵延3公里长的鲸鱼湖尽在其中,湖水倒映着波光云影,湖边有船坞租赁,可以坐船畅游鲸鱼湖,感受湖光山色。近年来,西安鲸鱼沟农旅融合园获得“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西安市休闲农业示范园”等称号。
近年来,灞桥区依托良好的生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开展“我在灞桥等你”樱桃采摘节等活动,打造白鹿原采摘游、白鹿原休闲游、洪庆山纳凉游3条旅游线路,形成凸显灞桥文化符号的乡村民宿集群,累计实现农文旅收入51亿元,白鹿原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荣获中国民生示范工程奖。
整合闲置资源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紧邻鲸鱼沟北岸的姚家沟村,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摇身一变成为了“颜值”“内涵”兼具的西安“网红村”。走进姚家沟村,远处是一派葱茏浓,脚边是成片的波斯菊,落座其中,饮上一盏清茶缓解暑热,怡然自得……
“当地的环境美了,旅游市场火了,老百姓也乐了。”狄寨街道负责人李效华介绍,近年来,姚家沟村对沟边长期闲置的空庄空院搭建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平台,依托沟边地理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来村上发展民宿产业,培育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新动能,相继建起了万林茶苑、姚院家常菜,王家小院等八家民宿餐茶饮营业场所,带动了西安周边群众前来体验民俗文化,感受乡村“慢生活”。
集体经济通过采取成立运营公司的管理模式,由运营公司负责集中包装、出租、服务管理村民闲置的空庄空院,每户每月收取1000元管理费用,每院每年为出租群众带来收益1.5-2万元,增加村集体收益5万元,为村解决剩余劳动力50余人。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