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谱写火焰蓝之歌
——记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
“注意身后,注意协同。”6月30日8时30分,记者走进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训练场上,特勤队员们依次排开,听从着值班干部李滨的示范和指挥,他们练习甩水带、攀爬……一遍遍重复练习着各项专业技能。
成立于1999年的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以下简称特勤二站),现在共有43名队员。作为一支快速灭火抢险救灾的专业队伍,多年来,他们的战斗身影从西安高新区到经开区,从甘肃省内到四川等地,打了无数场艰苦卓绝的抗洪抢险战斗,用青春谱写了一首独属于他们的“火焰蓝”之歌。
将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心中
2021年8月18日凌晨1时04分,一声巨大的撞击声划破了西安市宁静的夜空。在西安市临潼区临兴高速,一辆32吨的甲醇罐车与一辆33吨的混合油罐车发生追尾,导致甲醇罐车阀门损坏发生泄漏,现场随时都会发生爆炸,引发临兴高速及310国道通行“瘫痪”。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特勤二站在接到上级指令后,迅速到达现场,立即对泄露部位进行堵漏,同时对泄露部位和罐体进行冷却和稀释。现场指挥部下达了关阀倒罐的命令,经过8个小时的连夜奋战,18日9时,倒罐作业实施完毕,攻坚组打开罐体顶部阀门进行注水,冷却残液封堵泄漏口。至此,隐患源头被掐灭,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
在临兴高速甲醇槽车泄露事故的第二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袭击了西安市蓝田县。多条道路遭受水淹,村民出行受阻。导致蓝田县个别地区受灾严重,其中,九间房镇、蓝桥镇受灾尤其严重。
8月19日晚20时36分,特勤二站接到抢险任务指令,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大雨如注,整片村落停水、停电,道路被山洪冲毁,且被困人员以留守妇女、小孩、老人居多,被困群众随时有被山洪冲走的危险。特勤二站队员们立即对接当地村干部,逐户排查搜寻被困村民。一位腿脚不便的李大爷被队员惠博升背到安全地带后,紧紧握住他的手,“谢谢,谢谢,多亏了你们,我们才能安全啊。”李大爷激动地说。
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多,搜索排查任务结束。消防队员们只在在消防车上歇息了3个小时,又一起投入新的一天抢险救灾工作中。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决心为抢险救援事业奉献终身的消防员,我要求前往九间房镇参加抢险救灾,坚决服从管理、听从指挥。”这是二站队员康海刚在请战书里写到的,字字铿锵。他与队友一起,将使命担当扛在肩头,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放在心头。
在稳扎稳打中精进专业水平
走进特勤二站的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展架上的一块块奖牌,“先进消防救援站”“青年文明号”……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是队员们一步步稳扎稳打辛勤付出换来的。
从早上6时30分到下午6时,除去午休时间,特勤二站每天的日常训练科目几乎排得满满当当,从基础的体能训练,到着防化装备学习演练、水域救援装备应用熟悉紧急避险训练等专业技能的训练,队员们在每一天训练中不断精进着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特勤二站的宿舍区,有一块特别的展示板,上面一排贴着“困难疑惑”,下面一排贴着“答疑解惑”。这是站内设立的“战训业务学习角”,消防员提问、干部解答,实现“间接式”一对一答疑解惑。特勤二站指导员李滨说,这样很大程度避免了“好面子”消防员不敢问、干部不敢答的情况,可以实现指战员双向提升。
“日常刻苦训练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消防员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工作过程中不能有任何失误,出任务过程中,一点小失误都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所以日常训练严苛对于战士也是一种保护。”李滨告诉记者。
“特勤是应急救援队伍里的尖刀,特勤队员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队员李峥说,在历次救援中,特勤队员们握过水枪、爬过高楼、提过煤气罐、捅过马蜂窝,灭火、抗洪、抢险、救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正是这一个个奋斗的年轻人,用青春谱写着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二站的荣光与使命,这些绚烂“火焰蓝”的故事,依旧静静在古城西安的大地上展开……
(张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