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画鄠邑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来源:唐玉洁 浏览: 2844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大地流金万物呼晴。9月15日,西安市“走进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站,走进了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西安市鄠邑区。来自中省市的媒体记者,深入田间地头,体悟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城乡相融中乡村振兴百姓幸福的时代底色。

文艺赋能激活美丽乡村

3888522a28b8c94a9a15f7b29445a08.jpg

    地处秦岭北麓本山区,曲峪河、潭峪河穿村北流,自然优势铺就了绝美的田园风光。近年来在文艺赋能的加持下,蔡家坡村走出了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2018年以来,蔡家坡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联合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组建关中艺术合作社,连续举办五届关中忙罢艺术节,激活了“忙罢”(关中地区麦收后庆丰收的乡社礼俗)节庆传统,用艺术手段赋予秦岭生态和关中农村鲜明的地域文化、艺术特色。以此借势,联合区域龙头企业,在村里创设了餐饮、民宿等一大批文旅品牌,吸引八方来客到此休闲打卡。目前,蔡家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00余人,年旅游综合收入1400余万元。 

    为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蔡家坡村还引进5位全国知名艺术家担任“艺术村长”,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研究院,定期驻村指导乡村建设。沿8号公路对蔡家坡村进行艺术化提升改造,盘活村上闲置资源,打造艺术村长之家、文化艺术中心、三联书屋等乡村新空间,建成麦田剧场、乡村美术馆等一批文化场所,营造环境优美、艺术气息浓厚的“乡创空间”。同时成立起“乡创客”联盟,已吸引40多名新锐艺术家及青年创业者常驻乡村创作、表演、创业。

    如今,坐在秦岭山下喝一杯咖啡、在麦田里听一场音乐会,已经是鄠邑乡村生活的新常态。

“创乡客”引领活力乡村

    把旧厂房变成“新地标”,是栗峪口村打造活力乡村的第一步,而“土锤咖啡”就是村庄“牵手”文旅产业的开端……

    院落中是稻草屋顶、藤编座椅、绿色植被,咖啡馆内是各种艺术展品与文艺标语,约上三五好友沉浸其中,喝着咖啡,吹着微风,眺望着远处的绵绵山脉,好不惬意。这家名为“土锤”的咖啡馆,原先是村上一座废弃的石粉厂,是海归博士王绘婷等人经过半年时间倾力打造改建而成。改建后的咖啡馆处处散发着文艺与浪漫的气息。开业至今,这里已经成为了都市群体放松休闲的网红打卡地,每周接客数量超2000人。

    在王绘婷等一大批“创乡客”“新农人”的带领下,村内闲置老宅纷纷换新“颜”,激发新活力。乡村机车茶饮、萌宠乐园等乡创项目纷纷上线。全村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万元,产生集体收益50万余元,催生工作岗位40余个,带动全村100余人实现就业。

多元产业打造康养小镇

    穿过46000 株竹子构成的竹林大道,在西北首个农旅康养小镇——原乡牧歌小镇走一走,让人惬意舒适。这里正是胡家庄村绘就的一幅“都市农业+乡村旅游+数字康养”品质生活的美丽乡村画卷。

    胡家庄村按照“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积极构建村庄资源有效利用、多元产业齐头并进的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在葡萄种植形成规模的同时,把由种植葡萄为主转型升级到以葡萄鲜果为原料,集葡萄汁、葡萄酒等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延长了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年增收800元以上。胡家庄村紧抓市场契机,打造数字康养中心项目,引入陕西中医医院开发中医理疗、康养保健等新业态。同时,集中打造特色民宿产业,实现了一二三产有机联动。

    与此同时,胡家庄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办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截至目前,累计培训村民2000多人次,100余名村民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认证,为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抱团发展”让百姓走致富路

5efa0eb0929ad310e6a2e2f4abf80fb.jpg

    秋果飘香,走进位于蒋村街道白龙村的西安毅朝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一片硕果累累。紫的、绿的……一串串水润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在阳光的映射下晶莹剔透,不少客商前来采购。
在多年的发展中,合作社不仅成为了白龙村村企共融共建的一面旗帜,也是百姓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的“金钥匙”。
2016年,为解决贫困户启动资金和技术难题,合作社在园区东边建了30栋葡萄大棚交给周边30户贫困户管理,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2017年以来,合作社与蒋村街道290户贫困户签订精准到户产业发展协议,向银行贷款290万元,每年向每户分红1000元,让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多了一份收入。截至目前,已累计分红58万元。2018年以来,合作社又参与鄠邑区“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先后与70户建档立卡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为其提供资金、技术、务工、帮销等全方位帮扶,带领村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脱贫。

“曲水稻香”构建田园新样板

587308b570c880c7b24e64ca0735bf1.jpg

    远处的山,脚下的田,身后的村落。置身其中,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稻田在微风的吹动下,掀起层层稻浪,心中涌动出莫名的喜悦与希望。

    这片位于鄠邑区玉蝉街道曲抱村的“曲水稻香”项目,是2022年初,曲抱村与鄠邑区基投公司联合成立鄠邑区村暖稻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集体经济+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将荒地变成水田,打造出的稻渔共生、田园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的都市田园样板。2022年“我在鄠邑有块田”系列产品实现产值约350万元,吸引游客约30万人次,最高日接待游客5万人次。

    2022年底,鄠邑区政府与西安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曲水稻香项目为先导区,在玉蝉街道辖区及祖庵街道部分村打造鄠邑国家现代农业工业园。目前正在整合各村集体现有资源,扩大稻、藕、渔综合种养面积,2023年种植面积已达760亩。未来还将打造一个占地3千亩的稻鱼种养基地,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业、农家美食体验等多种业态,促进农文旅商深度融合、一二三产共同发展。    

                               全媒体记者 唐玉洁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