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风采(选刊)

来源:肖立博 王海雯 王旭 浏览: 80

颜娟:

新就业形态职工的缩影

    颜娟是一名中共党员,2023年2月被贵州省六盘水金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聘任为人事经理。在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党员大会上,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候选人。

    在中层管理岗位的颜娟,快速适应了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工作节奏。有效沟通了各部门,克服了公司人员流动性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工作繁重等困难,主动承担起业内工作任务,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作为人事经理,颜娟关爱职工,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对骑手职工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帮助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就给予耐心解释,随即向上级反映。对公司与职工之间存在的一些隐形矛盾,颜娟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沟通和化解。同时,颜娟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高尚的情操激励自己,也鼓励职工,带领职工自觉抵制并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颜娟善于倾听骑手职工心声,关注他们的心愿,实施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职工年休假、配送部考勤规则灵活调整等有效机制,争取了对全体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经公司授权,颜娟将各站点骑手休息场所、学习培训场所、办公场所全面提升;更新硬件设备,优化办公和生活环境。使职工切实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工会的温暖,增强了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凝聚力。

    颜娟进入公司后立即加强业务学习,凡与工作有关的管理类、心理学类、法律法规类书籍,她手不释卷,并且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她虚心向老同志请教,经常与同伴们交流,短短几个月来,能力突飞猛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当得知自己有幸当选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消息后,颜娟表示,今后要立足岗位,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和谐;竭诚服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强化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切实传递工会组织的温暖,让更多的职工了解工会、支持工会、参与工会活动,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肖立博)


吉远君:

中国技术工人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吉远君,上海中欣晶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前道工序作业长,202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作为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他关心同行的发展,呼吁大家能更多地关注和支持一线技术工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助力他们在技术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一线钻研

革新工艺创发明

    距今,吉远君已在半导体晶体切片领域默默耕耘了17年。他刚入职企业时,每一天都在不知疲倦地学习和钻研,常常是连续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吉远君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对晶体内圆切割和线切割加工工艺的全面掌握,从最初的普通工人快速成长为高级操作工。

    多年来,切片车间面临人才流失和技能短缺的问题,吉远君挑起了师徒带教的重任。他不仅传授业务技能,更关心工友的心理状态。他亲自培养了30多位徒弟,将切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相结合,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其中许多人因此被评选为公司优秀员工和集团工匠。

    在技术探索的道路上,吉远君从不停歇。他联合团队攻克了行业内普遍认可的难题——“半导体硅片在切割后的翘曲及线痕”。他们改进了导线轮,降低了断线率,并使整体切片良率从98.58%提升至99.33%。

一线呼声

为技术工人谋发展

    作为代表的吉远君说,在即将召开的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想要将一线工人的心声和期待传递出去。

    “技术工人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中流砥柱。”吉远君说道,“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会因各种原因频繁跳槽,制造类企业难以留住人才。”吉远君曾深入了解了一些离职工人的想法,“他们主要反映的问题就是福利待遇较低,缺乏晋升空间。”

    在吉远君看来,许多行业领域的一线技术工人都面临着缺乏明确职业发展途径的问题。他希望工会能够协助企业建立起培养、考核、使用和待遇统一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在一线的关键岗位和工序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相应的待遇,实现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局面。

    “提高待遇、完善福利只是第一步,”吉远君补充道,“为一线技术工人制定完善的职业晋升通道至关重要。这样,基层职工才能对未来充满信心,也才能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打磨技术至炉火纯青。”

 (王海雯)


张林:

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现在公司订单很满,我们通过轮班、换人不停机的方式保证生产。”9月22日,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四川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张林仔细查看了生产进度后,又忙着准备职工篮球比赛。

    他说,今年公司专门拿出三层办公楼,花费400多万元完善职工之家的设施,打造英语角,举办唱歌、摄影比赛等各种文体活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将会越来越丰富。”

    企业蒸蒸日上,职工幸福满满——张林认为这离不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带来的创新与活力。

    2018年6月,《四川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作为第一批5个省级层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近年来,金鸿曲轴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收入每年稳步增长8%至10%。与此同时,由于企业70%生产线都实现自动化,劳动强度降低,工作环境得到充分保障,职工干劲更足了。

    企业还积极搭建各种平台,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在金鸿曲轴,有4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涵盖电器、车工、刀具、设备保障等工种,打通了职工职业技能通道,让能工巧匠既有荣誉感又有获得感。

    张林介绍,目前公司仅省(部)级以上劳模就有8人,拥有4名技师、57名高级工。而随着设备自动化、数字化程度的提高,2021年起,公司开展了多能工培训,让很多原本只掌握一项技能的职工成为多面手,并给予一定奖励政策,激励他们朝着成为技能大师的方向奋斗。如今,金鸿曲轴650余名一线职工中,超6成是多能工。

    “五小”创新活动是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之一。金鸿曲轴工会将职工改善型创新与合理化提案相结合,形成常态化机制,覆盖到每一位职工,取得显著效果,仅去年一年就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

    张林说,公司发展好了,责任也更加重大。近5年来,金鸿曲轴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为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帮扶资金超11万元;在工会牵头下,先后拿出近96万元帮助结对帮扶村,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王旭)


0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
抖音
Top